本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央行)突然向中國5大銀行注資5000億人民幣(約810億美元),讓外界再度把目光放在中國經濟上,因為,人行突如其來的行動,顯示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再度升高。
中國7月發佈第2季經濟成長率7.5%時,讓外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認為中國經濟回到增長正軌,接著公布的出口成長率亦高於預期,更讓官方「保證」的全年7.5%成長率顯得相當有可為。但本周人行貨幣政策的轉調,又顯示經濟放緩的風險仍揮之不去。
人行向5家商業銀行注入5000億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後,也悄然把14天的回購利率降低0.2個百分點到3.5%,這等於是降低短期資金成本。總體來看,貨幣政策是再向寬鬆邁進。人行這些寬鬆政策,很顯然是希望透過銀行增加對外放款,拉抬國內投資,以提振景氣。
根據估計,人行注資行動,相當於降低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但人行捨降存準率、改用向特定銀行注入短期流動的原因,應該是擔心「普遍性寬鬆」會再助長影子銀行、信貸泡沫的風險,因此儘量採用「定向」方式─就如之前人行向某些中型銀行「定向降準」(只向特定銀行降低存款準備率)一樣,人行希望能夠掌控資金去處。
至於這些寬鬆政策的效果,恐怕仍需要其它政策配合「點火」,才能發揮較大的效果。在國內外需求仍疲弱時,挹注資金、降低利率等手段,如果其力道沒有大到讓企業願意增加貸款,對經濟就難以產生實效。企業是否增加貸款、投資,還是要視市場需求而定;官方難以掌控出口市場,只能設法提振內需,最終祭出財政手段恐仍難避免。
中國在政治與經濟上同時陷入尷尬的兩難困境:習近平嚴打貪腐、禁奢華,從政治與社會觀點看有其必要,對經濟長期發展而言也是有益,但無可避免的是短期經濟要受到影響─中國有多少高端消費是靠著龐大的貪腐奢華網絡撐起來,這一棒打下去當然會衝擊短期經濟。
還有北京幾波打房政策下來,效果逐漸顯現,今年房市已放緩,官方公布的8月房價,調查的70個城市中有68個城市房價出現下跌。抑制房市泡沫有其意義,但房市走緩、建案減少,許多產業也要跟著下滑。很明顯的是在保持經濟增長需要的寬鬆貨幣政策,及完成經濟再平衡、調整結構、避免影子銀行與信貸泡沫衝擊經濟之間,有其根本的矛盾。這也讓官方不得不又以放寬購房限購令等方式,避免經濟失速下墜。
中國8月工業生產指數成長6.9%,低於外界預期,也是金融海嘯復甦之後最低的成長率,人行的挹注流動性到5大商業銀行,顯然是對此數據的回應。而由官方先後出台的微刺激、擴大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悄然放鬆貨幣政策等作為來看,中國經濟仍面臨相當大的下行風險,北京則顯然是鐵了心將不計手段、不論後遺症的要保住7.5%的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