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讓自己的家有「整體感」,很難嗎?

2017-03-25 06:20

? 人氣

你的土地還是你的,沒有人剝奪你的財產權,但如何讓你的財產沒有侵害整體部落/社區的共識,甚至讓部落的每一塊土地可以找回原本的意義和價值,而非只是一塊可以蓋旅館、民宿和休閒中心的「財」產,反而是傳統領域的劃定可以帶來和捍衛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很多鄉里、城市都需要「傳統領域」,而不是只有原住民需要「傳統」領域。讓部落與社區成為主體,是傳統領域劃定的目的,他必須跨越私有和公有的分隔,否則這劃定將毫無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0305捍衛傳統領域,原住民青年百人凱道舞圈。
為了捍衛傳統領域,許多原住民青年走上凱道。(資料照)

 

傳統領域劃定排除私有土地,事實上是剝奪原住民部落與社區的主體性。

如果私有化土地可以規避傳統領域,那傳統領域的劃定就毫無意義。這種作法,只是加速部落土地的私有化,且透過這種私有化的轉換支解這個「整體」。外部力量可以不經過任何檢視,恣意介入、破壞部落/社區。或許,你可能會覺得,「但他們在行使他們私有財產的權利阿!」好像我們對別人恣意行使自己的權利好像只能忍氣吞聲。

我們可能有抱怨住家周圍新建案的經驗。覺得新的大樓擋住我家原本的景觀、陽光,或者他們離我家太近,讓我覺得有壓迫感。這些都破壞我們的居住權利和財產權!因為別人恣意行使他們的財產權而影響我們的財產,這過程中毫無徵詢我們的意見。明明買屋時,花了大筆鈔票買了夕陽可看的景觀房,三年後卻只剩下別人家的冷氣機可以看。這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沒有被「傳統領域」保障!我們對於「居住空間的發展如何作為整體」,毫無參與、也並未被賦予瞭解(知情)的權益。

我們住的城市和環境已經夠支離破碎,我們有很多不愉快的經驗,而這些經驗理當透過落實「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劃定」而受到保障,讓部落/社區成為一個整體和主體。現在眼前的是原住民的土地爭議,但長遠地看,這是臺灣每個人,不管住在都市或鄉村、漢人或原住民,我們都需要爭取的權益。

我們生活的環境難道還不夠缺乏主體和整體感嗎?本文企圖透過「超譯」的方式提出傳統領域的價值。傳統領域劃定的目的,並非把公有、私有地通通「歸」原住民「所有」,而是讓他們的家和部落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社區和主體。讓自己的家和社區有整體感,不是每個人都希冀的嗎?這很難嗎?但為什麼卻那麼難?

*作者為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