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一整個世代的支持」之後......國民黨重選黨主席,該如何定位美中台關係

2020-03-06 18:29

? 人氣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副教授林夏如研究指出,台灣選民當年對於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期望頗高,期望一個廉能政府以及與中國溝通順暢的總統。因此,當年馬英九便以「貿易開放(特別是兩岸)以及自由化」成功獲得支持——即便當時民調顯示多數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已經過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是,林夏如稱,馬英九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並未妥善處理好他承諾過的改善台灣內部經濟的問題。她之前告訴BBC,馬英九任內將主力放在「開放兩岸關係」,政策上認為台灣的經濟問題全系於兩岸關係的好壞。因此,馬英九政府開始快速推動與中國更深更廣的區域協議,譬如2010年與中國簽訂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林夏如批評,馬英九政府並不習慣於與民眾溝通政策,冒進地推動與中國的政經交流引起台灣人的質疑,尤其多數台灣人對於主權認同以及民主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堅持,馬英九對中國市場的加速開放,開始受到民眾批評。

2013年執政後期,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都掉到2%以下。在支持度持續下滑時,馬英九政府卻試圖在立法院快速通過《服貿條例》法案,終導致社會反彈,掀起了台灣年輕族群佔領立法院多日的「太陽花運動」。

這場運動被外界認為催生了新興台灣本土政黨「時代力量」——也被認為「天然獨」,意指「天生具有台灣認同世代」——首次登上台灣政治舞台核心。因此,馬英九繼承連戰以來與中國持續政商深交的路線,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若要跟美國重拾關係,也開始遇到困難。

中美夾縫中的台灣

國民黨在2016年失去政權之後,在國際外交上,由於川普上台後旋即開啟美中貿易戰,美中緊張關係白熱化。

在美中抗衡的背景下,蔡英文與美國的關係加速密切起來。台灣雖然在中國壓力下失去了許多邦交國,但美台雙方簽訂了重大軍售合約,美方參眾兩院都通過了許多惠台法案,讓台灣在國際政治上再次站上舞台。

.
蔡英文與川普政府關係正酣。

林夏如稱,因為美中貿易戰,在中美關係惡化下,「美國逐漸同情台灣的處境,台灣可能有機會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或投資協議」;但她強調,台灣要達到美國自由貿易的開放要求,許多台灣的利益團體也要做出犧牲。

譬如,美國不斷要求台灣進口美國牛肉,在台灣引發的爭議並不小。換言之,台灣與美國交往也有代價要付。

就國民黨而言,則是國民黨因為失去執政權,與美國的關係不若以往親近;在中國,也因為美中貿易戰開打,加上中國勞工薪資增長等因素,國民黨以及「親中」的台商獲得的利益,已經不如以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