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次高端論壇之後,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名起草了一份厚厚的文件,總結了近年來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怪異之處,以及這些亂象背後的鋪張浪費、好大喜功,呼籲回歸理性,回歸正常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尋找屬於這個國家、對於城市來說更恰當的建築形式。
今年9月13日-15日的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司長孫安軍透露了將治理城市建築貪大、媚洋、求怪亂象的消息。“十一”放假前,北京規劃委員會將多家設計單位的建築師召集起來,宣布300多項已批項目要在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的前提下重新復審。
即使有之前這麼多鋪墊,當“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這條標題出現之後,我朋友圈的幾百位建築工作者仍然炸開了鍋。他們中間有人盛讚決策英明,認為中國建築師的春天要到了;有人則擔憂自己的項目、所在的外企設計公司;有人前兩天已經收到了上級審批單位發來修改意見,現在正在改被說成“太像五花肉”的建築立面;有的人在問是不是要放棄曲面形體生成軟件,一時半會兒是用不上了……
如何理解“奇奇怪怪”是個問題。醜是怪麼?怪是醜嗎?怪比醜還更寬泛,更不容易拿捏。“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這個方向沒有任何問題,建築本來就不應該追求奇怪,但有關單位如何執行、以怎樣的力度來把握這個方向,對今後十年的建築設計影響會非常大。
在這個尋找中國自己的建築道路的時刻,建築設計需要的恐怕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一種更開放也更靈活的設計氛圍,給中國建築師施展各自所長的空間,使他們做出更多好的設計作品,讓一座座富有特色、具有品味又適合空間場地的建築實實在在地建成,服務於人,這才是增長民族文化自信的好方法。
*作為為建築評論人,建築媒體從業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做過數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現供職於清華大學主辦的《世界建築》雜誌。(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責編: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