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受傷的靈魂、家屬,還在等政府來公佈真相……」今(8)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之《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稿》(以下簡稱二二八報告稿)出爐,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主委楊翠致詞時感嘆,雖然很多人會說二二八事件已過去70多年、當事人也不在,何必再提,但楊翠想強調:「二二八受難家屬就是受難者,家屬還在、家族也在,二二八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到現在還沒完全清理好。我們要能承認過去才能大步走向未來,這是報告稿最重要的意義。」
楊翠指出,在2018年的二二八中樞紀念儀式,總統蔡英文便說希望台灣版的轉型正義報告可以以「專書」來清楚交代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與責任歸屬問題。如今《二二八報告稿》以專書形式出版,楊翠個人覺得非常適合而重要,因為專書更能顯現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不同、彰顯在歷史發展過程裡有何影響,最重要的是撫慰受難者的傷痕,畢竟很多家屬還在等政府來公布真相。
楊翠表示,二二八事件基金會成立之「二二八真相與轉型正義研究小組」時間點是在《促轉條例》通過、促轉會成立以前,一直到今天報告稿發表,這過程是台灣國家來推動轉型正義非常重要的關鍵、有代表性的意義。
「沒有歷史真相,就沒有轉型正義」楊翠表示,1992年首份二二八研究報告出來、2006年二二八基金會公布責任歸屬報告,這過程至今天已超過28年,而國家的轉型正義工程沒有高速公路可行、沒有特快車可坐,這是很漫長的摸索,但過程裡走的每一里路,就算很慢、很不足、很艱難,每個過程都很重要,盼基金會可以繼續堅持打拚。
「《二二八報告稿》完成不代表轉型正義完成」
《二二八報告稿》主編之一、政大文學院長薛化元亦強調,「真相」是責任歸屬最重要的基礎、亦是轉型正義最重要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方能處理轉型正義各部份。
關於二二八事件所謂「真相」,薛化元說,基本上大的結構問題可能已經沒有爭議了、沒有很嚴重的新資料出來就沒問題,問題在於很多家屬不知道爸爸怎麼過世的,儘管資料看來是被「密裁」,問題是在哪?誰做的?都不知道,這是未來新資料出來可以提供的更多「細節」。此外,《二二八報告稿》完成不代表轉型正義完成,還有很多資料未出土,未來有些細節的東西還要處理。
一直以來,二二八基金會的主要工作也包括處理受害家屬補償問題,然而,薛化元也說,很多家屬根本不知自己家族有人死於二二八,因此基金會從檔案資料中尋找「可能受難者」名單、一批批公布,讓家屬可以照法律程序來申請,這也是追求越多真相重要的過程。
「二二八受害不是只有一個樣子、不是只有被處決的受害」
《二二八報告稿》主編之二、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則言,本書參與撰稿學者都有共識:「二二八不是只有受難者的二二八,是台灣的二二八」,死多少人、加害者是誰固然重要,但只有這樣的話不夠全面,《二二八報告稿》就是要從「國家機器」層面去思考二二八的延續性、進而到白色恐怖時期的影響。
陳儀深強調,二二八不是只有受害者的問題,台灣人在二二八「反抗」的聲音也是可以思考,例如在二二八事件遭槍決之嘉義仕紳、處委會成員潘木枝的家庭裡,就出現過潘木枝與年輕人的爭執──兒子拿武器要去攻打水上機場,潘木枝勸說「拿這東西怎麼打」、被兒子同儕責問「你是不是台灣人,是就別反對」,然而武裝路線、談判路線並不是全然矛盾,潘木枝的反抗雖然形式不一樣,心是一樣的。
陳儀深也強調,二二八受害不是只有一個樣子、不是只有被處決的受害,還包括自新、事後的綏靖、清鄉、拘禁、失去自由,有被列入叛亂名冊或被迫去自新的,這些難道就船過水無痕?曾被列入名冊者就是被「點名做記號」,那個威嚇、噤聲的效果就是一種受害,而這樣的受害在新聞界、教育界影響更深遠,甚至從警總檔案可見,廣播電台被紙99%特定省籍、黨籍,成了被黨政軍壟罩的媒體環境。
「我們去打破二二八不是只有1947年那麼短的期間,它是延續到後來的白色恐怖的。」陳儀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