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生在美國》之後,史普林斯汀卻亟欲實驗。「1980年代中期,有一個時間點,我覺得我對於自己所了解的事情,已經說得夠多了,怎麼說呢……我的經驗增長了,包括我父親的經驗,我親近的家人與城鎮的經驗,」他在 1988 年一次《恍然大悟》(Double Take)雜誌的訪談中這麼說道:「1980年代中期有個時期,我想把自己的音樂轉變成一種活動或行動,藉此對我所經歷的社會造成實際的影響。」他也在《愛情隧道》專輯中,寫下了自己想要求新求變的欲望,在這張專輯裡收錄了〈兩張臉〉(Two Faces)、〈愛情隧道〉(Tunnel of Love)、〈聰明偽裝〉(Brilliant Disguise)等暢銷金曲。「1985年以後,我已經受夠了,於是轉向內在世界,書寫男人、女人與愛情,這些之前在我的作品裡都是處於邊緣地位,」他說。《愛情隧道》正是一個出發點─其中毫不包括他和他的「E街樂團」在《生在美國》中所演出的搖滾國歌。《愛情隧道》描繪的大多是愛情關係中的陰暗面,樂評將這張專輯稱為是對男女關係一次凝重的反思─很有可能是出於他自己那搖搖欲墜的婚姻。最後這張專輯賣出相當可觀的五百萬張,但在錙銖必較的音樂工業裡,比起他之前的專輯來說可謂相當慘澹。
但史普林斯汀不以為意,並在 1988 年初展開一場世界巡迴演唱會。「愛情隧道快車巡迴演唱」把他帶到費城、匹茲堡、亞特蘭大、底特律、洛杉磯與紐約,接著在五月,他來到了歐洲。標題裡的「快車」意味著音樂會不會超過三小時,比起他往常的四小時演唱要短一些。這張專輯中包括他最歷久彌新的情歌〈聰明偽裝〉(Brilliant Disguise),內容是關於一個男人,對自己和妻子的忠誠皆遲疑不定,裡面有著耐人尋味的歌詞,例如「我在世上富足地行走/我想知道你是否就是我所不信任的/因為我很確定,我根本不信任自己」。
史普林斯汀與樂隊的關係此時也正面臨轉變。「E街樂團」自從1972年開始,就是史普林斯汀音樂整體與其成功的一部分。然而,樂團起初並未全程參與《愛情隧道》的錄音,大部分的專輯都由史普林斯汀靠著一台電子鼓與合成器獨力完成。起先,他獨自錄音,後來才邀請了少數幾位「E街樂團」的成員來,把他們演奏的部分混音進去─包括麥斯.韋恩伯格(Max Weinberg)的鼓、洛伊.比坦(Roy Bittan)的鋼琴、還有丹尼.費迪里西(Danny Federici)的風琴。他甚至盤算著要自己一個人演出「愛情隧道快車巡迴演唱」,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1988年這次的巡迴演唱,也是「E街樂團」在將近十年內最後一次與史普林斯汀同台演出。他在1988年10月,也就是東柏林演唱會後幾個月內,正式解散了「E街樂團」。對某些團員和世界各地的樂迷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衝擊。「E街樂團」直到1999年至2000年的「重組巡迴演出」(Reunion Tour),才又重新聚首。
編者按:1988年7月、柏林圍牆倒塌的16個月之前,美國搖滾巨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來到東柏林舉辦演唱會。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場撼動柏林圍牆、改變世界的演唱會,本書就是紀錄這場歷史性演唱會,還原當年的歷史氛圍,展現出栩栩如生的幕後細節,是一部關於政治、音樂、革命與自由的演唱會報導文學。在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5周年時,由時報出版出版,並於10月21日上市。風傳媒與時報出版合作,搶先摘錄精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