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周三宣布10月底結束QE(量化寬鬆)購債計劃,執行2年的第3輪QE走入歷史。結束QE代表的是正面消息,但同時也為未來的經濟與市場帶來挑戰。
FED終而敢讓QE結束,本身就是代表一個正面消息─至少就FED掌握的數據,美國經濟復甦強勁、安全無虞。FED在利率會議後的聲明就強調,美國就業市場前景已出現顯著改善,美國整體經濟亦足夠強勁來支持就業市場向「充份就業狀態發展」。
由數據上看,也的確支持美國經濟現況良好的說法。美國的失業率已降到5.9%的低點,低於當初FED設定QE退場的6%標準。雖然部份經濟學家認為短率走低的原因之一,是許多勞動力退出就業市場、不再尋找工作,才讓失業率降低,但相較歐洲國家動輒2位數的失業率,美國就業市場表現是堪稱良好。至於經濟成長率,雖然首季出現當衰退,引發各界對復甦是否中斷的懷疑,但第2季高達4.6%的強勁成長打消此疑慮,第3、4季的成長預測值都在3%上下。
不過,QE結束必然還是帶來一些風險與挑戰,外界最關心的當然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過去因為QE帶來的低利率與充沛資金潮,讓股市站上高點,在QE退場後,下一步必然是升息,股市動能將因此受影響。FED為安市場心,聲明中特別說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相當可觀的一段時間」,市場一般預料在明年中之後才會升息。但在此之前,市場很難不受其影響而波動、下挫。
另一個挑戰是美元匯率,在QE結束、FED不再「印鈔票」後,美元當走強,這又形成2個不同的挑戰:美國出口與經濟是否受到影響,及黃金、原油等大宗物資的價格變化。前者是美國的問題,後者則是全球的問題。
美元價位跟黃金、原油及各項大宗物資的價格,有如「翹翹板」─你升我跌,我升你降。以全球整體經濟看,大宗物資─特別是原油價格下跌,算是「好事一件」,對經濟有利;但對那些出口國而言─包括巴西、印尼、俄羅斯、中東油國、紐澳等,卻可能是災難。
另一個風險是QE結束、美元走強,讓許多過去停泊在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出走,導致國內經濟的緊縮及匯率下跌。去年QE退場啟動前後,新興市場已經歷過一場動盪,國際間更對受QE退場影響最鉅的5個新興國家名之為「脆弱5國」(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南非)。在經過近1年的調整後,這些新興市場是否已足以因應、承受QE結束的衝擊?
此外,美國經濟固然強勁復甦可讓QE結束,但與此同時,其實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其實都不是太好─歐洲仍陷通縮、停滯的泥沼中,中國經濟明顯放緩、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似已走到盡頭。各大經濟體的經濟表現不佳,是否會反過來再影響美國,讓美國的成長再走緩,使FED不得不延長寬鬆貨幣政策時間,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