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英特爾(Intel)前任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裁克利夫蘭(Peter M. Cleveland)更新了領英(LinkedIn)個人頁面,曾主持華府遊說工作的他,已在去年下半年成為台積電新任副總裁,執掌全球政策、監管及立法等事務。
能影響整個國家的說客
這項個人職位變動引起媒體高度關注,不只因為台積電與英特爾都是全球舉足輕重的電子大廠,克利夫蘭獨特的職涯背景,更反映出台灣半導體產業龍頭在美中貿易戰之下努力求取平衡的現況。
現年五十五歲的克利夫蘭曾在美國國會工作長達十六年,他自稱民主黨人,曾擔任參議員查克.羅伯(Chuck Rubb)的幕僚,以及參議員黛安.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的幕僚長,兩人都是以中間路線著稱的資深參議員,克利夫蘭也大方展現對「搭橋者」(說客)的認同感。
「我十分景仰參議員亨利.M.傑克遜與其他中間派人士,我相信他們能發揮有意義的影響力。」克利夫蘭二○一○年接受《國會山莊報》(The Hill)時說。
克利夫蘭任職英特爾期間,將這種特質展現淋漓盡致。他表示,自己總是試著與政壇光譜的兩邊互動,只要國會議員願意為了創新和科技發展「做對的事」,共和黨或民主黨的身分不會阻撓英特爾的支持,影響力才是他在意的事。
他說:「我也許只是個說客,但我投入的領域能影響整個國家。」
美中貿易戰打打停停之際,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華為的防範仍不斷高漲,盛傳美國將祭出「微量條款」,把供應華為的美國技術占比門檻從二五%下調至一○%。此舉恐將對台積電供貨華為產生影響。
台積電對其資訊保密到家
雖然台積電聲稱美國並未施壓要求停止向華為供貨,但早在半年多前,《彭博社》(Blooberg)就報導台積電打算在美設立政府公關部門,可見抉擇時點正朝向台積電逼近,終須在美國與華為之間做出取捨。克里夫蘭的位置就處在這個岔路口上,他的遊說功力可能將決定台積電在抉擇之際如何將衝擊降到最低。
去年六月,他曾告訴Yahoo金融版:「要找出更有建設性的解決取向,以正面、有助益的方法,確保華為建設網絡的網路安全。在他們的網絡裡設置更多檢測會比較有效率,勝過以大棒掃除華為在此的事業。」
克里夫蘭更指出,舉棋不定的國家政策可能對經濟傷害更大。「政府決策時的善變、反覆和獨斷獨行才是當前挑戰。」他說:「政府對美國國安的想法非常強硬,但那不能犧牲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他強調:「很顯然,中國也會採取相似的反擊行動,結果對雙方都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