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大草原近日又傳噩耗,一對純白色長頸鹿母子被發現陳屍於保護區多時,專家判定是遭盜獵者打死,當地不僅痛失觀光活招牌,長期投注的研究資源也付諸流水,自然界再次因人類而上演滅種悲歌。
多家外媒報導,肯亞知名的一對「純白長頸鹿」母子檔,近日被發現陳屍於加里薩郡(Garissa)的伊沙格比尼牛羚自然保護區(Ishaqbini Hirola Conservancy)。牠們的遺體是由護林員所尋獲,遺骸已經腐化到只剩骨架。護林員指出,長頸鹿母子是遭盜獵者殺死,專家認為至少已陳屍4個月以上。
肯亞野生生物服務署(The Kenya Wildlife Service)稱,日前接獲民眾通報,白色長頸鹿已經失蹤多日不見蹤影,派人巡查才發現不幸消息。
「對在地社群和肯亞全國而言,這都是極其悲傷的一天。我們是全國唯一有幸監護這對白色長頸鹿的地方,」加里薩縣保育部門負責人阿赫美努爾(Mohammed Ahmednoor)表示。
保育部門說,當地政府與社區投入非常多心力,盡力保護稀有生物與特有種,這場死亡案件不僅讓大量心血付諸東流,同時也是一記警鐘,提醒大眾繼續支持保育工作。
「相關領域的基因研究者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如今全都付諸流水,這是相當長期的損失。更不用說這隻白色長頸鹿對促進觀光很有幫助,」阿赫美努爾(Mohammed Ahmednoor)說。
BBC報導,此次遇害的白變長頸鹿母子在2017年被人首次發現,後來又生了一隻幼崽,一家三口生活在廣大保護區內,美麗模樣彷彿從童話故事走出來吸引全球各地遊客一睹風采。相關影片在Youtube吸引上百萬觀看次數,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等國際媒體爭相報導,也在全球網路社群造成一陣轟動。
肯亞只剩下一隻公的白色長頸鹿,是遇害母鹿的另一個孩子,目前孤零零地生活在保護區內。野生生物服務署表示,已在著手調查整起盜獵事件。
2016年,坦尚尼亞也曾有人目睹白色長頸鹿,但後來失去蹤影,無從追蹤下落。這幾隻罕見的長頸鹿可能罹患名為「白變症」(leucism)的疾病,全身皮膚細胞無法合成任何色素,但眼球等軟組織、毛髮仍可能帶有顏色。
白變症的人類或動物常被誤認為白化症,後者症狀是全身都無法合成黑色素,不過毛髮、皮膚和眼睛帶有淡黃色或粉色。
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陸生動物,野生群體只分布在非洲,。由於毛皮、骨牙等珍稀標本價值高昂,猖獗的盜獵事件年復一年,鮮有減緩跡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9年7月指出,長頸鹿亞種多數被列為「瀕危」或「易危」生物,急需加快保育腳步;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the 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統計顯示,過去30年來非洲長頸鹿消失高達至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