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蘋果CEO庫克宣佈出櫃的第二天,大學同學Z邀我吃飯,並向我公開了同志身份。我自然十分吃驚,但更多的是懊惱。回想與他十多年相處,以為很瞭解對方,但竟未發現他一直處於陰雲之中。在國內,公開出櫃十分艱難,因為不確定會遭遇怎樣的眼光。也可能為此而喪親失友、丟掉工作學業、被迫背井離鄉,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因此,十多年來,Z一直將秘密緊鎖,不知經歷了怎樣的惶恐。這些年,他一直不談戀愛,我們以為他專心事業,或是要求太高。其實不然。他越來越清晰地瞭解內心。
Z最後還是選擇了移民。他即將要飛往南太平洋一個島國了。這次會談,除了是向我坦白外,還是來告別的。雖然他萬分不願意離開家鄉,但他執著地尋找一個更能包容的地方。
我非常痛恨自己。在這十幾年的相處間,我或許也扮演了可惡的角色。大大咧咧,粗枝大葉,沒看出Z的痛苦,更不要說給他足夠的理解。如果他有一個足以袒露心跡的朋友,可能不至於毅然離去。說到底,我們的社會還有諸多不完美。對同性戀者而言,缺乏色彩,包容不足,存在著偏見,甚至敵視。
Z抬頭看天,「最放不下的,還是父母」。
(一)
同性戀的父母,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群。他們基本是異性戀者,但同性戀猝不及防地出現在他們的家庭裡。
某一天,他們在操心子女的婚事時,子女突然告訴他:「我喜歡同性。」這時候「天都塌了」。他們忘不了子女「出櫃」的那一天。馬上「理解」「認可」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質疑、憤怒、哭泣。在他們的講述中,「丟人」「徹夜未眠」「晴天霹靂」「心如刀絞」,這些詞反覆出現。
這不難理解。從社會看,中國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男婚女嫁思維已成定勢,人情禮數已成學問。這讓同性戀長期與「性變態」「流氓」「不要臉」等負面詞彙聯繫在一起。母親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孩子是不是學壞了」「變成流氓了」「是不是教育出了問題」「讀書太多把腦子讀壞了」「看了不該看的電影」等等。
所以,父母往往成為同志最直接的迫害者。在很多同性戀子女眼中,父母「可憐又可恨」。
Z的母親,一開始接受不了真相。她想方設法把Z的性取向「扭過來」。一方面,Z媽媽還四處帶孩子進行「治療」;另一方面,說服、威逼,甚至驅趕其男友。在哭鬧中,整個家庭陷入了僵局。Z透露,他還知道更絕的案例,比如毆打、以死相逼、斬斷經濟來源等。越是年輕的同志,遭到的傷害就越大。
父母的舉動無疑是出於愛。但以愛為名,如果缺乏理解,會帶來更可怕的傷害。就像強迫孩子參加補習班的家長、強迫孩子報考不喜歡專業的家長、強迫孩子學樂器的家長……簡單粗暴的家長之愛,往往是孩子最痛苦的回憶。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就以多個「控制與反控制」的例證說明了這一點;但這個道理,同志們恐怕感悟得尤其深。我突然意識到,這一代人,都是「紅旗下的父母」——出生在1950、1960年代,在紅旗下成長,接受國家主義話語,思想正派,性格堅韌,婚戀觀保守,同時缺乏彈性與柔性,難以被說服。子女的同志身份,無疑觸動了他們最不能接受的一條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