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貨貿還能簽不能簽? 雙英給個答案吧

2014-12-10 13:29

? 人氣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左)在九合一選舉之後訪台。(余志偉攝)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左)在九合一選舉之後訪台。(余志偉攝)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在九合一選舉之後訪台,走訪各地之餘,重點在說明北京APEC確立的亞太經濟一體化(FTAAP)路徑問題,主要則是中韓與中澳簽署FTA的影響,對中國而言,這影響就是大國經濟繼續崛起;對台灣而言,卻是在中國佈局完成前有限時間內的最大壓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陳德銘說得誠懇,還特別帶了《經濟危機與規則重構》一書致贈與會者,這書談的是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危機,完全以中國觀點檢視這一波全球化該如何重構規則以與世界接軌,甚至成為帶領世界經濟的動能之一,不論台灣願不願意承認,中國大陸早非兩岸開放時的大陸,甚至比兩千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中國情勢不知已翻了幾番。重點是:台灣再不跟緊,邊緣化的命運勢不可免。

早年兩岸開放,台灣具有絕對優勢,肯定領先,不要說李國鼎曾為其稅制改革提供過建議,即使李登輝時代提出但二十多年屢行不通的亞太營運中心,其開放思維與制度設計,幾乎也為上海全盤照搬,眼看著台北做不到的,上海逐步落實,對照這幾年經濟措施上的開放甚至超過台灣,在中美兩國達成主導亞太自貿區共識之後,想像得到,曾經向台灣取經的中國,眼界早已望向全世界,而全世界也緊盯著中國,對歐美先進國家而言,封閉的中國其威脅性絕對遠遠高過開放的中國,在經濟上開放的中國,即使緩慢多少也有助於其政治、言論的放鬆。

兩岸交流二十多年之後,經濟優勢已不再,唯一可拚搏的本錢就是民主政治,但是,如果在經濟上自絕於全球化不可忽視的中國因素,在政治和言論上對中國的影響力也會相應縮小。套用皮凱提的論點,經濟從來不是純經濟,而是政治問題。

中韓FTA兩年內啟動,亞太自貿區兩年內提出方案,這兩年正是台灣2016年總統大選,可能再次政黨換軌,台灣是準備再放空兩年嗎?十九世紀的全球化是歐洲帝國主義,二十世紀的全球化以美國輸出民主的資本主義為主旋律,二十一世紀全球化進程,中國必然扮演重要角色,當全球與中國經濟合拍的時候,台灣對一水之隔的中國視而不見當黑洞,還談什麼全球經濟戰略?

兩岸經濟相關協議,起步甚早,卻落後於與台灣高度競爭的韓國,就中國的經濟海量而言,台灣是太小的一塊,不論中國是否讓利,在區域經濟發展佈局中,中國拉著台灣不放,某種程度當然有其「統戰」考慮,但是若沒有中國拉著,亞洲週邊各國有中國最大的市場,台灣又有何吸引力可言,難不成台灣自甘成為「亞細亞的經濟孤兒」?

陳德銘問,在2016年之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能通過嗎?貨貿還能談嗎?「萬一又來個月亮花就沒意思了。」其實,這個問題中國一點都不急,台灣不要就不要,中國好整以暇和各國談完,拖都可以拖空台灣;這個問題該急的是台灣。

九合一選舉後,大勝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要各執政市縣「捲起袖子,上工了」,一年後,有很大機會執政的民進黨、有很大可能成為總統當選人的蔡英文,要如何處理兩岸協議?而此刻辭卸黨主席卻依舊是總統的馬英九,是準備把爛攤子一甩不理?還是以之尊就重大政策協調行政、立法兩院?台灣未來的答案,雙英都不能迴避。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