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至台灣大學與學生來場近距離的問答互動,現場學生提問踴躍,問題包含教育政策、青年稅制、民主制度下的變革方式等,經濟學院學生也提出多個經濟模型推導相關的問題。皮凱提表示,感受到台灣學生的熱情,當前就是需要活力來改變世界。
(皮凱提在台大社科院開講/王彥喬攝)
皮凱提針對書中內容做了一番解說,他表示,19世紀貧富差距擴大,當時的馬克思、李嘉圖都對財富分配感興趣,也都有直覺當中有些問題,只不過沒有好的統計資料幫助研究,他的書跨越3個世紀、20幾個國家的資料,將時間延長、擴大規模,就產生了很多新的發現。
早期的經濟學家發現,美國在1930-1948年間財富不均的情況減少了,1950-1960年間也同樣樂觀,當時以為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後貧富差距當會減少,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他認為,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很多,包括教育、勞動政策,財稅政策、公司治理、貿易政策等,最重要的是國家對於「透明度」的建立,需要知道不同族群的所得財富狀況如何,才能據此做出相應的對話與調整。
(學生熱參與/王彥喬攝)
現場有同學提問,民主制度下的人民,擁有何種手段改變政府的決策?皮凱提說,全球化的當前,自由貿易必須附帶正義的納稅機制,要去了解與制裁既得利益者,讓房產稅走向累進稅率制,社會底層的人也能買到房,促進房產流動,這些不一定要透過全球化的合作才能實現,國內就可以做到,民主國家可以透過民主討論、和平演變的方式,進行政治動員,選舉只是改變政府的其中一種方式,但無法預測接下來還會以什麼形式出現。
對於同學表示,當前大學教育明顯呈現兩極化發展,哈佛大學學生,幾乎來自美國所得收入前2%的家庭,另一種為低學費的學校,皮凱提認同此種現象的存在,哈佛甚至開放名額給父母捐錢給學校的學生入學,但皮凱提最終偏好以政府補助學費的方式支應國民高品質的教育,比如瑞典不收學費,教育經費在GDP的占比高,有公共體制的整體規劃,他認為,在教育資金方面必須做到透明才行。
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補充,哈佛大學有1/24的名額,保留給三代都沒有上過大學的學生,如挖礦、種田的家庭,也是一種補助的觀念,提升教育的外部價值。
現場提出與青年相關的問題,是否有可能讓年所得在60多萬以下的年輕人免稅?皮凱提回應,免稅未必是萬靈丹,他認為政府要做出配套,像是健全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降低失業率等作為,全面的思考才是良方,但他表示要做到這些確實不容易,因為政府的管理必須有很好的效率。
(學生提問,開心與大師互動/王彥喬攝)
或許是皮凱提對台灣的情況了解得不夠多,許多針對台灣的問題,皮凱提沒有給予正面的答覆,僅表達比較支持的面向。台大經濟系四年級的同學張耕齊在場提出許多經濟學方面的問題,沒有得到具體回應,他覺得有點失望,但很喜歡如此與大師對談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