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貞專文:天下大亂,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找出路

2020-04-03 05:50

? 人氣

長期和易文合作的作曲家綦湘棠,從作曲家的角度回憶他和易文為《曼波女郎》作曲、寫詞,易文的詞「從來都優美、瀟灑,常有神來之筆,不僅娛樂性強,他還重視詞中涵義,寫下不少益世勉人之句」。亦讚賞易文為鍾啟文電影《一段情》創作西藏背景的歌詞「好美好美」、「叫人心醉」。足見綦湘棠以作曲家評價易文的眼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無論從哪個角度,為數甚眾的流行歌曲影片,都說明了拍攝歌舞、家庭倫理、抒情類型影片為電懋當時的政策。宋淇和綦湘棠的評價,突出了易文的處境與優缺點,揭示易文在電懋歌舞片政策角色的全面性。

歌舞片與現實脫節 反應逃避心理

但歌舞片的娛樂功能驅使主題避重就輕導致與現實脫節,與流亡不安局勢形成兩極,在這樣前提下,本文的提問是,作為概念中原母體的南來文人,易文何以幾乎不反映離鄉背井的創傷與家國政治主題,反而一味地歌舞昇平封閉敘事?誠如前言,易文長於歌舞言情與都市情節劇,譬如《空中小姐》,編織五、六○年代新興航空業及時尚空姐夢幻情節,片中女性角色葛蘭、葉楓、蘇鳳皆以擔任空姐為職志,引發當時香港女孩嚮往風潮。《空中小姐》的本事指出,「影片情節環繞著她們和機師雷震、喬宏等工作和戀愛發生,劇情沒有太大的起伏。」影像敘事特色為「大量的外景(遍及新加坡、曼谷和台灣),和連場歌舞。」(摘自《空中小姐》本事)。

電影「空中小姐」的敘事包含大量外景與歌舞。(圖片取自百度百科)
電影「空中小姐」的敘事包含大量外景與歌舞。(圖片取自百度百科)

《青春兒女》則以學校生活為背景,勾勒「有歌有舞、有笑有玩,從課室鬧到宿舍,從宿舍鬧到郊外,每一個生活片段,就等於一闋青春進行曲中的音符,構成了一幅人人喜愛的學府風光浮世繪」(摘自《青春兒女》本事),易文自言此片「開青春戲之先聲」;至於《溫柔鄉》更向舊社會表兄妹聯姻戲碼取經,活潑伶俐表妹、風流不羈表哥角色不脫古代才子佳人模式,隱然「對女性心理的精準掌握,竟頗具張愛玲的風範」(摘自《溫柔鄉》本事)。

內視以上影片,不難看出上海孤島時期影片的逃避心理與操作痕跡。根據傅葆石在〈娛樂至上:淪陷電影的選擇(一九四一―一九四五)〉所述,上海孤島淪陷時期,在日本治下為求繼續拍片,採取的是淡化政治突出愛情及家庭倫理題材的類型影片,張愛玲在英文《二十世紀》雜誌發表影評,點明愛情主題當道,主要民眾拒斥政治,「因為我們的私生活已經充滿了各種政治」。

易文是張愛玲的同齡人,上海淪陷成為孤島他們正值充滿熱情理想的青年階段,情勢逼迫,讓他們退回封閉空間也是很自然的事,此徹底不反映世局政治的訓練,間接加重譜寫香港五、六○年代「無歌不成片」的傳奇。但令人好奇的是,複雜幽微的電影政治,易文電影生涯中,又如何面對與轉折?黃淑嫻的論文〈與眾不同:從易文的前期作品探討一九五○年代香港電影中「個人」的形成〉,述及易文創作路向形成與電懋互動,對探討易文歌舞片心理背景,提供基礎視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