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柯P) 成功打破藍綠意識形態,成為台北市長選舉的破局者。柯P撰寫的每一本書,我早已拜讀。去年立法會選舉,我更冀望以他的選戰經歷為鑑, 從建制派、泛民主派及自決港獨派中另闢蹊徑,尋求理性中庸的民主康莊大道。可惜,選舉結果事與願違。而近日,我在民主思路訪台完畢後多逗留兩天,並於上週日獲朋友邀請出席柯P的講座。當日聽他分享對政治和管理的看法,受到一定啟發。縱使我不能完全認同柯P對香港和部分亞洲國家的評價,我的現場回應是出於理性和善意,完全不是各地媒體所解讀為「吐槽」、「批評」,甚至「KO」。在此,我希望進一步向各位解釋當日發表的意見。
香港絕不無聊,是一個國際化卻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方
香港是一顆擁有璀璨美麗維港夜景的「東方之珠」,這已是家傳戶曉。旅客來港也必定會遊覽太平山、尖東海旁、銅鑼灣等。不過,這些地方也許只代表香港的繁華,並不全面地反映香港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要深入了解香港,除了遊覽名勝外,我建議遊客走進繁喧的市區淺嚐街頭小食、探索風光明媚的郊野公園、遊歷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到中西區一帶尋找孫中山先生、文學家朱光潛、張愛玲、許地山的文化遺產、欣賞眾多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美學、乘船到離島、又或參觀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如藍屋、饒宗頤文化館等,嘗試從多角度、多方位認識我們的本土文化。正如香港人遊台北一樣,也不只會到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及夜市等景點;港人更會到處嚐嚐咖啡室,體驗不同的特色書店和文化藝術場所,了解當地的人民精神。
香港沒有民主選舉 卻是具有自由的靈魂及思想
香港作為發達城市,卻尚未能普選特首和所有立法會議員,確實非常諷刺。台灣民主進程比香港發展快, 在選舉政治、選舉公關宣傳及政黨發展等方面都值得香港借鑑。可是,沒有民主選舉的香港,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自由的靈魂。 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我們仍然享有政治、集會、結社、言論等自由;最起碼我們不會因為「反共」或大喊「打倒共產黨」而被抓。更何況,為了民主,數代香港人由港英統治時期已經開始進行談判,力求爭取;為了民主,千千萬萬的香港人每年走到街頭上示威,表達意見;為了民主,香港在2014年轟轟烈烈地爆發「雨傘運動」。縱使在民主路上未竟全功,我們不能否認每一位具有自由意志的香港人,更不能抹殺他們為了爭取民主選舉所作的堅持和付出。
從政者應該謙卑 民主與否仍需要治理
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有些亞洲國家的民主程度固然不及台灣,卻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上有所發展。每個國家和城市均有強項,從政者需要抱有廣闊的胸襟和視野,虛心學習各個地方的優點以取長補短 。對於這點,柯P在回應我時也深表同意。再者,二十一世紀主張合作共贏,亞太各國應合作謀發展,而非互相指罵和批評。
最後,我希望淺談「民主」(democracy) 與「管治」(governance) 這兩個概念。 民主是產生政府的一種方法。姑勿論政府是否由民主政制產生,社會還是需要良好管治。我提及台灣大學畢業生於過去十年的月薪一直徘徊在25K至26K台幣,不是為了否定香港的大學生無須面對同樣問題,甚或五十步笑百步。而是為了指出,不論一個地方是否擁有民主,良好管治和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都是從政者的重要指標。政治,從來不能只滿足於透過民主選舉來延續個人的政治前途;更重要是有人民參與之餘,亦能達到良好管治,改善人民生活。
話說回來,我們香港人也要好好反思柯P對香港的批評。難道他的批評真的是無中生有嗎?我們固然希望柯P能接受Walk In Hong Kong 或其他團體邀請,與我們一起探索香港的另一面,就像他參選時走遍台灣,體驗最底層的生命力,感受最在地的風景一樣。但是,我們也明白若要贏得別人尊重,就必須自強不息, 實事實幹,以證明我們有能力團結社會,改善民生,邁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