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通八達的馬路,卻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的墳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瞭解台灣各地道路導致野生動物死亡的情況,在臉書成立公開社團「路殺社」,號召熱血志工加入社團,幫忙蒐集喪命在道路上的野生動物資訊與大體,希望能減少路死動物的數量。
路殺社是特生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林德恩於2011年8月所創立,在臉書社團的全名是「四處爬爬走(路殺社)」,原本只針對道路上死亡的爬蟲類動物進行記錄,因社員反應熱烈,後來逐漸擴展囊括哺乳類、鳥類、兩棲類、陸蟹類等野生動物。路死野生動物被發現的地點,涵蓋台灣所有的縣市,包括外島的澎湖、金門及馬祖。顯示志工的熱心,以及台灣道路導致路死的全面性、普遍性與保育危急性。
路死哺乳類 鼬獾排名第一
除了協助蒐集動物大體,路殺社志工蒐集更多野生動物在道路上死亡的資訊。2011至2016年間,路殺社志工已記錄各類動物路死資料共43,840筆,其中野生哺乳動物4,084筆,涵蓋65個物種,約占陸域哺乳動物76%的種類;而其中13種屬保育類,亦占了全部17種台灣陸域哺乳動物保育類的76%,占比相當可觀。即使是善於飛行的蝙蝠也有20種被記錄到路殺社資料庫中,顯示大多數哺乳動物種類均無法倖免於道路上的死亡風險。至2016年底累計被記錄到的路死哺乳類野生動物數量前10名依序為:鼬獾、錢鼠、鬼鼠、溝鼠、赤腹松鼠、刺鼠、白鼻心、小黃腹鼠、台灣鼴鼠及東亞家蝠,前9名皆被記錄100筆以上,最多的鼬獾有617筆路死資料,平均每年超過百筆。
自2015年起,路殺社得到林務局的支持,提供專案計畫經費,由各林區管理處森林護管員投入人力協助記錄與蒐集野生動物大體,增添路殺社成長的動能。2013起每年新增的社員均超過2000人,至2016年底累計的社員已達1.2萬人,其中超過2500人提供野生動物路死紀錄資料,協助撿拾動物大體的有853人,共蒐集5499件各類野生動物的大體,其中屬哺乳類的有725件。
中研院建構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為能有效彙整志工社員上傳的路死動物照片資料,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協助下建構了官網「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作為資料匯集與呈現之雲端,並秉持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精神,讓一般民眾能即時與路殺社互動,不但能上傳路死紀錄、照片,也能查閱各地各物種的路死資訊。
手機的拍照與定位功能強大,志工社員只要在發現動物大體時,以手機拍照並將照片上傳路殺社網站,「台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就會蒐集到動物大體出現的地點、時間等資訊,再藉由特生中心相關類群的專家協助辨識動物種類,全台路死野生動物大體的出現分布地圖就可呈現出來。目前已開發「路殺紀錄Web APP」,協助社員運用行動裝置便捷地上傳照片等資料。
2013年台灣爆發鼬獾狂犬病時,這些路殺社志工社員撿拾的動物大體便成為全國狂犬病監測的重要檢體。2011年至2016年間,志工社員共協助蒐集241件食肉目野生動物大體送交狂犬病篩檢,其中202件是狂犬病的主要感染動物鼬獾(被驗出狂犬病陽性案例有45隻),占全國篩檢數由2013年的1%,逐年增加至2016年的59%,路殺社志工的貢獻在全國狂犬病監測中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