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祥也認為中方相當聰明,一方面限制北韓煤炭進口、出口石油,另一方面也譴責美韓軍事演習跟薩德,表現出「各打五十大板」的姿態。
賴岳謙則說,中國大陸的積極斡旋北韓絶對是最有效,也很快地就改善過去的中美局勢。而對於俄國也持續經營,派遣栗戰書前往莫斯科,也將於5月邀請普京,並沒有忽略過去盟友,可以說左右逢源。
橋段設定?
而對於這次《路透》的「先訪蔡英文、再訪川普」報導,范世平則認為,這個橋段有點像是設計好的,《路透》成為另類媒介,造成隔空喊話。
賴岳謙則認為,《路透》可能不想當台灣當局的「傳話筒」。他認為在蔡英文即將就任滿一週年之際接受專訪,但還是有對中國的官僚主義跟傳統思維有批評,甚至有暗示WHA世界衛生組織如果今年仍無法參加,那更證明兩岸關係惡化原因是在中國的發言,是有點「要挾」的意味。
而之前的川蔡通話,川普也說:「台灣購買了這麼多武器,我就不能跟台灣總統通電話嗎?」。這次蔡英文受訪也稱購買F-35戰機是「有意義的項目」,但這樣的軍購善意似乎川普也沒正面響應。
因此賴岳謙覺得,《路透》比較像是跟川普「查證」,結果川普有點「不領情」,還強調與習近平「私人友誼非常好」,有點反將一軍的感覺。他認為川普聽到這些發問的當下是「不以為然的」,而蔡英文犯了「很大失誤」。
孫國祥則說,不敢說這兩篇報導是否有「set好」,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來蔡英文很有信心,但有可能蔡英文「過於自信」,因此稍稍誤判了情勢,「東北亞的局勢是瞬息萬變的,也不用驚訝川普的轉變」。
但孫國祥也認為,美台的溝通一直以來都是穿針引線,如果蔡英文當初只對兩岸的局勢與美台經濟響應,或許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這次的響應很多方面,因此「戰場有點拉大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