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3日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表面上是中、日兩國的島嶼主權之爭,實質則是中、美兩強地緣戰略博弈的開始,並且在單一戰略方向上呈現常態化的趨勢。
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出現,既有歷史的偶然,也有危機處理下的必然。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完成釣魚台「國有化」後,就為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埋下伏筆,當時中國以海上維權為主,漁政海監船打頭陣,海上執法事權統一,進而在東海敏感海域建立常態化的巡邏機制。
沒有空權即無海權。中國在東海的海上巡邏機制常態化後,必然要有空權支援,除了劃設防空識別區,建立空軍常態化巡邏機制之外,中國似無別的選擇,此謂危機處理下之必然,而且防空識別區的範圍與中國主張的200浬經濟海域大致相當,意圖至為明顯。
防空識別區(ADIZ)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圍堵共產世界的產物,中國向來不予承認,如今中國利用這個舶來品,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估計是來自中國過去 30多年改革開放的體悟,先與國際社會接軌,再去影響國際社會;時至今日,中國先接受外界的遊戲規則(ADIZ),才能影響遵行規則的相關國家。
外界擔心,中美兩國是否因ADIZ僵持不下而引爆衝突乃至戰爭。中國軍方1位退休高層人士說,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一帆風順,要求完全沒有衝突是理想狀態,中國只要確保不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還能持續發展,就算「和平崛起」。
這個說法,我第一次從有分量的人士口中聽到。中美的競合關係(既競爭又合作)今後如何發展,在北京沒有篤定的說法。但留給我的印象是,ADIZ很可能是中美兩強地緣戰略博弈下的第一塊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