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能源「可燃冰」南海試採成功 中國宣布2030年前完成商業開發

2017-05-18 18:30

? 人氣

中國國土資源部下的地質調查局18日宣布,他們在南海北部進行的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對發展新能源意義重大。可燃冰又稱為「天然氣烷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由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組成,外貌類似冰塊,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於可燃冰燃燒後產生的僅會產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起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卻高出十倍,被認為是未來替代能源的新希望。

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從試採的狀況看來,預計在2030年以前,應該可以發展商業性的開發。然而南海主權爭議不斷,中國此次成功試開採可燃冰,勢必將激化南海的資源爭奪戰。

可燃冰如何形成?

目前人類已知的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海底和永凍土層。可燃冰形成條件嚴苛,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在50大氣壓以上,小於7度C的低溫之條件下即可能生存。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凍土層都要滿足此一條件。

可燃冰藏在哪?

從永凍層的地下溫度、壓力變化、與天然氣水合物相界變化的條件綜合來看,可燃冰可以在約200 公尺到1080 公尺深度的地層中形成。除了在南北極的永凍層發現可觀的可燃冰以外,美國阿拉斯加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區,也有相當豐沛的可燃冰資源。從1969年起前蘇聯就已在西伯利亞進行可燃冰開採。

而根據2016年發布的《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的數據,中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豐富的可燃冰物礦藏,據估計整個南海的可燃冰蘊藏量相當於700億噸石油,足夠中國使用百年以上。中國對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經進行30年,至今先後在南海北部、廣東海域取得可燃冰樣本。其中南海北部的可燃冰礦床面積達23平方公里,氣體儲藏量約為194億立方米;在廣東海域的可燃冰蘊藏量更大,氣體儲藏量達1000億至1500億立方米。

台灣也有可燃冰

2007年,台大、成大與中央大學教授與日本合作,在台灣西南海域成功取得「可燃冰」樣本,目前全球約有六十處地點發現,不過像台灣西南海域般大量蘊藏且出入便利的地點不多。研究資料指出,這種可替代能源約有六千億立方公尺蘊藏量,以台灣每年的天然氣消耗總量換算,預估至少可使用六十年。

開採可燃冰恐引發主權糾紛  

可燃冰開採困難,除了要確保不會在鑽探洩漏氣體影響環境,還要擔心在鑽探時令海底地層不穩,引發地震。而中國附近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但南海主權爭議恐令中國的開採之路困難重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