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安倍晉三與新上任的韓國總統文在寅通電,除了祝賀文選舉勝利外,關於北韓的核武與導彈問題、慰安婦問題以及中日韓三方首腦會談,均有討論。在通話中,安倍主動提起觸動兩國敏感神經的慰安婦問題,希望能夠互訴雙方意見,相互理解並且認真地解決長久以來地糾葛。文則給出「韓國國內與日韓之間,對此尚無共識」的曖昧回應。
日本與韓國之間的爭議,一直圍繞在主權與意識形態的糾葛,自1910年起日本統治韓國,二戰結束後簽訂《華盛頓合約》劃分主權歸屬,直至一百多年後的今日,複雜的歷史與國際情勢使得兩國在獨(竹)島、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和靖國神社等糾紛上總是難以妥協。去年十二月,韓國民間在日本領事館外豎起少女像,再次挑起兩國敏感神經,為此,安倍在今年一月初出席NHK節目時,就兩國於2015年達成的協議,批評韓國沒有遵守承諾。慰安婦協議包含日方承認軍隊與政府的責任,以及提供十億日圓作為成立慰安婦基金會的資金,而這項協議隱含著一次性解決的意涵。
安倍在通話中主動提及慰安婦問題以及上述協議,顯示出日本與安倍亟欲盡速處理這個歷史傷痕,促使兩國更進一步交流、合作。對於文在寅的上任,安倍展現出務實的態度,希望能為歷史糾紛畫上休止符,另一方面,安倍對韓國出爾反爾的行為所展現的憤怒態度,顯示出其想要以一紙協議一勞永逸的態度,但是歷史傷痕有這麼容易處理嗎?
文在寅執政為兩國關係帶來新的可能,文在處理外交事務與國際問題上,展現出一種中庸、謹慎的態度,可從他對北韓的陽光政策、對中國表示可能暫緩薩德政策的保守表示,以及對美國的第一盟友宣示,看出他並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對於慰安婦問題,文在寅給出了韓國民意尚無共識的回應,有他一貫謹慎的味道,雖然不排除日韓和解的可能,卻也顯現其不意輕易退讓的態度。
從雙方的杯葛,可以得知日韓協議並不能完全解決盤根錯節的慰安婦問題,尤其是來自韓國民間的憤怒。對於慰安婦議題,日本政府應當意識到,治癒歷史錯誤所造成的傷痕,需要投入長久時間以及誠意來化解受害者的悲傷與憤怒,與韓國民眾建立信賴與新關係,可能可以解消這個長久以來僵持不下的困境。而韓國政府則是須盡量避免卸責,在韓國民眾進行抗議時,切割官方立場與民間作為,韓國政府若能透過對話和政策的推動,達成民間與政府更為一致的立場,就能更有效地提出韓國方的需求,促進日韓和解的生成。
*作者為清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