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台灣物價連跌4個月,通縮夢魘真要來了?

2020-06-05 16:08

? 人氣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者物價(CPI)已經連跌4個月。(盧逸峰攝)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者物價(CPI)已經連跌4個月。(盧逸峰攝)

主計總處今(5)日發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月下跌1.19%,此為連續第4個月負成長,並且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衡量廠商出貨價格的躉售物價指數(WPI)衰退更為明顯,減幅高達11.60%,市場不免憂心通縮夢魘再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主計總處指出,5月物價下跌,主因油料費、燃氣及蔬菜價格、通訊費及旅館住宿費下降所致,但肉類、水果及個人隨身用品價格上漲,抵銷部分跌幅;剔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率則為0.08%。

至於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米、鮮奶、雞肉、麵包及衛生紙等17項重要民生物資,有別於近來價格連月下跌的態勢,5月CPI年增率0.99%。

主計總處官員強調,近來物價跌幅顯著,主要是反映國際油價與肺炎疫情影響,但若觀察核心CPI,仍是維持溫和上漲的走勢,加上台灣防疫有成,經濟活動也陸續解封,「我們研判還是沒有通縮的疑慮。」

(圖片來源/主計總處)
(圖片來源/主計總處)

物價漲跌涉及許多因素,包括經濟情勢、薪資所得、天候狀況及國際原物料價格等,整題而言就是供需拉鋸的結果。對於消費者來說,物價不漲反跌看似是個「好消息」,但在景氣低迷的時空背景下人人自危,大家毋寧儲存貨幣,也不願出手消費、投資,長此以往,恐將陷入消費不振、生產減少、薪資縮減、失業暴增等惡性循環,更不利於經濟成長。

實際上,中央銀行3月宣布降息1碼,表面上是為緊跟全球央行的腳步,卻也同時在理監事會參考資料中示警「通膨展望有向下風險」,間接暗示台灣距離通縮恐怕僅有一步之遙。

按照普遍認知的定義,CPI連續2季下跌就有通縮危機。今年以來,我國CPI已經連跌4個月,接下來的日子能否揮別通縮疑慮?或許可從主計總處的最新預測看出端倪。

主計總處在5月底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67%,物價方面也難樂觀,第2季至第4季的CPI均為負成長,估計全年下跌0.32%,此為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水準。

主計總處官員當時表示,讓人擔心的並非通縮本身,而是經濟低迷的後果,例如日本「失落十年」;台灣CPI負成長是因為國際油價、肺炎疫情等短期因素影響,即便物價下跌,只要經濟成長還不錯,就不需要擔心。

(圖片來源/主計總處)
(圖片來源/主計總處)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