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核電全面退場還有5年,德國如今仍面臨三大挑戰;而第1年踏上廢核之路的台灣,除了有難題要解,同時卻也有著鄰國都還沒有的優勢…。
尹俞歡/柏林報導
擔任G20輪值國的德國,今年3月選在自家首都柏林召開能源轉型論壇(Berlin Energy Transition Dialogue),吸引全球超過30個國家派出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代表與會,分享自家的再生能源優勢與困境。
而德國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現任副總理西格瑪爾.賈布里歐(Sigmar Gabriel)致辭時就指出:「能源政策已經是德國的外交政策之一。」當德國的能源轉型經驗成為全球模範,再生能源所帶動的產業轉型、典範轉移、能源自主、甚至是能源民主化等,都讓各國爭相效法。
然而實際走訪德國,可以發現業者及再生能源支持者仍對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頗有微辭,直言政治人物未能更有決心宣誓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及燃煤電廠、制度更動過於頻繁、硬體建設不足等,都阻礙德國再生能源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德國挑戰1》踩到煤碳命脈 反對再生能源聲浪再起
德國從2000年代開始反核,至今廢核已成定局、只待核電完全退場,再生能源發電也已可填補廢核缺口。如今德國的下一步,是持續擴大再生能源佔比,逐步讓燃煤電廠也退場,以回應巴黎氣候協議對溫室氣體減量的要求。然而,由於德國本身就是產煤大國,燃煤電廠關門不僅影響大型火力發電公司收益,更直接衝擊煤礦工人生計。也因此,去年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又創新高的同時,國內也再次面臨一番有關再生能源的激辯。
「他們意識到這次真的是結束、再生能源才是未來,所以要進行最後的奮鬥,」選區位在產煤大邦北萊茵-西發利亞(North Rhine-Westphalia)的德國綠黨國會議員霍恩(Bärbel Höhn)表示,如果真的廢止燃煤電廠,預估邦內1.5萬名煤礦工人都要失業,當地工會也因此揚言將大規模抗議再生能源。而邦內的政治人物為了迎戰下半年的大選,不僅不敢坦承廢煤趨勢,甚至還支持工會的抗議行動,讓再生能源面臨尷尬處境。
「但選後我們終究還是要告訴民眾廢煤真相,」霍恩強調,越早承認煤電會被淘汰的事實,才能讓一般人有更多準備時間,不同的意見團體也有更多討論機會。至於勞工、政客最擔心的工作機會,霍恩也說,撇開已經要退休的煤礦工人,政府應該盡早輔導年輕一輩的工人找到新的一技之長;同時也要推動地區產業轉型,讓再生能源在原本產煤的地區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才能把廢煤的社會衝擊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