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據顯示,以中國內地為目的地的出口佔香港再出口額的56%,約2,840億美元。作為香港第二大再出口市場的美國佔比僅7.6%左右。數據顯示,中國內地也是香港再出口貨物的最大來源地,2018年的佔比為57%,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香港的商業功能之一是在美國和中國內地之間轉運商品。2018年中國內地對美出口約有8%是經香港出運的,金額約370億美元左右。官方數據顯示,當年美國經香港出口至中國內地的商品額為100億美元。
敏感技術
美國對香港的出口有很多是相對不尋常的商品,需要美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不論是以特殊許可的形式,還是滿足工業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等機構的出口條件。工業安全局是美國商務部的分支機構之一,負責處理國家安全與高科技問題重疊的情況。這類商品可能含有敏感技術,或者同時具有民用和軍用用途,即軍民兩用技術。川普上周將軍民兩用技術特別列為潛在管控目標。
香港經常會將眾多此類商品再出口至中國內地。一個例子就是: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香港從全球進口了約4.2萬個槍用狙擊鏡,包括從美國進口的1776個,並且向中國內地再出口了約6000個。
過去,對香港的部分此類出口曾幫助中國繞開美國的監管規定。2017年,亞洲衛星有限公司(Asia Satellite Telecommunications Co.,亞洲衛星)斥資1.64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一顆通訊衛星,並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將這顆衛星運往香港,儘管美國規定實際上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衛星。亞洲衛星之所以能購買美國衛星是因為美國的一項政策,該政策認為半自治的香港獨立於中國內地。中國國有工業集團中信集團公司(Citic Group Inc., 中信集團)是亞洲衛星的大股東。在此之前,香港多家公司也購買過美國衛星。
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近年來從美國出口至香港的敏感技術還包括半導體晶片和質譜儀,這些設備可用來分解分子,在基因工程和環境分析等高科技應用上用處很大。
香港是將來自全球主要科技製造商的晶片再出口至中國的重要樞紐。官方數據顯示,電子產品約佔香港總出口的2/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
去年,香港向中國內地再出口了約3.73萬台熱像儀。這些熱像儀用於消防等民用工作,但也是軍方的必需品。香港進口了約4.8萬台熱像儀,其中約8000台來自美國。
其實在上周針對香港自治權作出認定之前,美國就已經在採取行動。今年4月份,由於擔心不受監管的技術會被轉讓給外國,美國要求進口商向美國申請一項額外許可證,收緊對這類商品潛在再出口的管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種針對科技軟體和兩用電信設備的措施旨在遏制此類商品流向中國、俄羅斯等戰略對手。
擺好陣勢
新冠疫情和導致香港經濟在去年陷入衰退的抗議活動本已為香港帶來了雙重經濟壓力,現在,美國對香港商業地位的打壓可能雪上加霜。傳統上,貿易和物流在香港經濟產出占最大份額。
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貿易和物流產業的產值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中佔到21%,超過了金融服務、旅遊業等其他支柱產業在GDP中的佔比。
某些在港美國企業正試圖讓華盛頓方面相信,割裂美國與香港的關係對兩者都會造成傷害,但不會給中國帶來同樣的損害。如果香港的地位弱化,新加坡等其他商業中心可能很快就會部分取代香港扮演的轉口貿易口岸的部分角色。
香港已警告稱,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會瞄準美國的利益予以反制。林鄭月娥表示,1300家在港美國公司享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同等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政策。她還稱,香港還單方面向美國護照持有人提供免簽證待遇。
林鄭月娥表示,她指出這些事實和數字,以供美方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