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稷專欄:罷韓後 高雄得想產業未來怎走

2020-06-19 11:00

? 人氣

要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要市長或市府官員閉門造車,而是要深度結合在地產、官、學界領袖,才有可能找到適合高雄的整體經濟成長戰略,成為未來產業結構變革的「前瞻指引」(forward looking)。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要能凝聚這個前瞻指引的共識,必須要納入過去在工業化時代扮演經濟成長重要動能的國營事業一起來共同參與。唯有中鋼、中油、中船這些高雄在地的國營事業有未來升級轉型的共識,才能帶動周邊龐大的供應體系一起升級轉型,也才能找到高雄產業的新出路。

高雄要有未來產業發展與結構轉型的前瞻指引,才能提出招商引資的具體政策方向、吸引民間投資重點產業,也才能吸引國家隊的青睞。吸引「國家級投資公司」投資新興產業,結合國家發展基金設立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高雄既有產業升級轉型,這些都是高雄可以爭取的國家隊資源。

除了爭取國家隊青睞,更重要的是要能捲動在地投資的參與。市府可以協調高雄銀行,結合民間資本,共同設立創新事業的種子基金,專注於下一世代產業,尤其是中央力推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需要。藉由下一世代的產業發展,帶動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

若大社按高雄市府決議降為乙種工業區,則目前11家在區內設廠的石化業者都將不符合地目使用,可能得關廠。(尹俞歡攝)
高雄想要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石化產業的未來是無可規避的課題。(尹俞歡攝)

利用台商加速回台的絕佳契機

高雄必須想清楚這幾個攸關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課題,提出有前瞻指引性質的策略性產業發展,並好好利用國際供應鏈重組與台商加速回台投資的絕佳契機,成功吸引民間資金,投入重點產業發展。

高雄要提升在地的經濟成長動能,才有可能帶動薪資成長,提升在地企業獲利能力,讓高雄內需經濟再次擴張,創造生產、消費與生活的優質循環。這些都是高雄經濟發展必須補修的幾堂課。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暨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智庫研究與金控公司治理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錦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