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製,中國武器精進,烏克蘭是最大功臣。這個說法並不誇張,俄羅斯很重要,但要求和限制也很多,不像烏克蘭,只要價格談妥,專利都可以傾囊相授,這樣的影響如大海裡的潛流,不如浪花般光彩奪目,卻深深影響大洋的走勢。
據分析,烏克蘭迄今向中國出口約30類軍事技術,涵蓋航空母艦、大型艦艇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飛彈等關鍵裝備。20多年來,中國從烏克蘭拿到難以細數的尖端軍工技術,烏克蘭何以放心至此,除了實惠,中烏兩國沒有現實與地緣上的利益衝突。
中國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源自蘇聯解體的大背景。那時所有獨聯體國家動盪不安,民生凋蔽,軍工產業的專家或院校教授失業非常嚴重,他們大多是老布爾什維克,重視中蘇情誼,稍施小惠,外加幾瓶伏特加,就掏心掏肺,有問必答。1993年後,對方知道自己行情,開口要價;給錢並不困難,難在要他長期留住,就需要一套吸引人才機制。
「雙引工程」由此而起,專門引進獨聯體國家的人才與技術,烏克蘭是重點對象。據不完全統計,該計畫啟動10年後,共引進上萬名科技專家,2000多個軍工項目上馬,每年都有大批學者專家到中國講學。據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一秘李謙的回憶,僅2006年,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京約150批次,達2000多人次。
為什麼烏克蘭的技術和裝備深受青睞?因為它與俄羅斯系出同門,價格卻低許多,容易取得生產專利,售後服務又好,不像俄羅斯處處設防,稍有尖端的技術合作,總是受到國際的矚目和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投射是一個大國的必備要件,中國多年來尋求大型運輸機不遺餘力,引進並合作研發An-70運輸機就是中烏的得意之作;戰術上中國急迫向烏克蘭進口世界噸位最大的高速氣墊登陸艇(歐洲野牛),強化兩棲登陸作戰,這些全是快速反應的必備載台,大多由烏克蘭提供,各類發動機更不在話下。烏克蘭萬一分裂,中國受創肯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