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色戒、美女與野獸 隱藏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2017-06-10 09:00

? 人氣

首度以真人版演出的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故事中安排女主角貝兒愛上了綁架她的男主角野獸也是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結予以美化後的一種演繹手法。(資料照,美聯社)

首度以真人版演出的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故事中安排女主角貝兒愛上了綁架她的男主角野獸也是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結予以美化後的一種演繹手法。(資料照,美聯社)

13歲的思琪在意外遭到自己最崇拜的國文老師侵犯後,在日記中寫下:「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妳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常被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學專家引用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犯罪被害者反過來對加害者產生情感的想法。現實生活中,「斯」症並不少見,除了女作家林奕含遭到老師誘姦、一度愛上老師的例子,類似情結更為影劇作品大量引用;好比李安的《色戒》是,就連迪士尼的動畫卡通《美女與野獸》,也是活脫脫的例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斯德哥爾摩搶劫案 人質與歹徒同陣線

1973年8月23日,兩名歹徒公然搶劫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4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近6天後,全案終因搶匪投降平安落幕。然而事件後,4名原該對歹徒深惡痛絕的被害人竟不約而同表示,他們非但不怪歹徒,反而很感謝歹徒期間對他們的照顧;亦即某種程度上,被害人竟選擇與加害者站在同一陣線,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雖因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但學界後續發現,類似情況在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到亂倫的受害者身上,都有可能發生,且女性發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

8%被害人 會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統計,在各種人質事件中,約有8%被害人會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傾向;進一步研究發現,當事人多有情感上容易依賴他人,且易受外界人事物變化感動的人格特質共通點。

房思琪愛上國文老師 減輕被害痛苦

在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13歲的思琪在意外遭到自己最崇拜的國文老師侵犯後,在日記中寫下:「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妳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思琪下意識藉由同理甚至愛上加害人,以求減輕自己被害的痛苦,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游擊文化表示,他們的聲明不是要求大家向任何個人究責,也並非想追求銷量,而是希望透過有人持續閱讀本書,能夠使奕含所承受的深沉黑暗被理解。(取自林奕含臉書)
房思琪下意識藉由同理甚至愛上加害人,以求減輕自己被害的痛苦,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資料照,取自林奕含臉書)

李安的電影《色戒》,則是描述一名大學話劇社裡的年輕女大生王佳芝,為色誘進而伺機暗殺汪精衛政權特務頭易先生,在現實生活中假扮貿易商太太的身分接近目標,最終卻因佳芝弄假成真愛上了易先生,也就是出現了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導致最終刺殺行動失敗。

李安的電影《色戒》,則是描述一名大學話劇社裡的年輕女大生王佳芝,為色誘進而伺機暗殺汪精衛政權特務頭易先生,最終卻因佳芝弄假成真愛上了易先生。(取自網路)
李安的電影《色戒》,則是描述一名大學話劇社裡的年輕女大生王佳芝,為色誘進而伺機暗殺汪精衛政權特務頭易先生,最終卻因佳芝弄假成真愛上了易先生。(取自網路)

《美女與野獸》 美女愛上綁架她的野獸

更甚者,大家或許沒想到,就連最近首度以真人版演出的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故事中安排女主角貝兒愛上了綁架她的男主角野獸(雖然野獸是被施了魔咒的王子),說穿了也是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結予以美化後的一種演繹手法。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中描述同志發現自己性向的過程。(美聯社)
首度以真人版演出的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故事中安排女主角貝兒愛上了綁架她的男主角野獸也是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結予以美化後的一種演繹手法。(資料照,美聯社)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應被視為創傷羈絆,即它是一種非理性、甚至是濫用同情心的情感。它的出現只是因為被害人求助無門,在迫於無奈之下,或者說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自我心理防衛機制;因此,即使它可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淒厲的美感,也不值得被鼓勵或歌頌。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