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台灣可以尋求建立關係的不被承認國家或人民都是有爭議的領土,他們或陷於大國政治角力衝突中,或是可能變成內戰的獨立運動中。」祁凱立舉例說,例如陷於喬治亞與俄羅斯衝突中的阿布哈茲(Abkhazia)與南奧塞梯亞(South Ossetia)、烏克蘭的頓巴斯(Donbass)、巴勒斯坦、庫德斯坦,或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干維爾島等等。
在這些案例中,祁凱立認為,如果台灣在協助不被承認的一方中扮演某種角色,很可能會引來聯合國,甚至是美國、歐盟和北京的譴責,「如果台灣想要走這個方向,它很快就會演變成一個全球麻煩製造者的名聲」。不過他說,由於蔡英文政府的謹慎,以及希望被尤其是美國視為一個負責任的夥伴,因此他不認為與這些爭議地區建立關係會是台灣政府考慮的方向。
逆轉外交軌道
美國費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計畫研究員善學(John Shattuck)也認為,台灣與索馬利蘭建立的是一種「不同的關係」,雖然它不是正式外交關係,但它「逆轉」(reverse course)了台灣的外交軌道,因為最近一次台灣增加邦交國是2007年的聖盧西亞。
善學星期三在該智庫的一篇分析中表示,台灣有許多經驗可以提供索馬利蘭借鑑,包括數十年來與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發展非正式關係等,那些經驗將可以使索馬利蘭獲益,「甚至可能讓雙邊關係延伸至國際組織」,而那正是台灣面臨中國巨大壓力的領域。
善學認為,如果索馬利蘭追隨台灣的腳步,或許可以成功地打進國際論壇,例如世界衛生大會,而中國也不太可能施加太大的壓力要求成員國阻止索馬利蘭。
不過善學也說,雖然台灣與索馬利蘭發展雙邊關係可能不會帶來多大的經濟或軍事效益,但這兩個不被承認、同為國際社會邊緣化的國家可以彼此分享學習最佳做法,它顯示蔡英文政府未來四年可能在外交上選擇的道路--「尋求一些不那麼需要感激中國或國際社會的不太可能的新夥伴」。無論如何,他說,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一事「至少是自2016年以來台灣外交命運節奏的改變」。
北京面臨棘手情況
至於一再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會如何看待此事,史丹福大學的祁凱立說,這是一個北京需要小心平衡的棘手(tricky)情況,因為北京對於與非洲一些彼此競爭或分裂的國家打交道並沒有太多經驗,因此需要觀察的是,他們會直接施壓索馬利蘭領導人,以經濟援助作為要求他們不要與台灣發展關係的交換條件,還是加大對摩加迪休的索馬利亞中央政府的支持。不過他說,最終北京應該還是會對此事表示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