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導之死,意外地再次掀起這塊土地上的省籍傷疤。
齊柏林當然愛台灣,他所拍攝的「看見台灣」,為了讓國人意識到國土保育的重要性,為了讓台灣之美被完整的記錄下來,捨棄了拍攝品質較差的無人空拍機,一次又一次地親身登上直升機拍攝,最後,齊導也為此犧牲了性命。
本該是讓當代人無限緬懷的一位導演,卻因為他的「外省人後代」身分,引來網路上一群酸民的群起圍攻。
有網友在國內最大的政治論壇PTT上,攻擊齊柏林是外省人後代云云,本以為這只是網路一端的偏激言論,沒想到連中興大學的一位副教授,也在臉書上指責齊柏林過去「與黨國交好」,質疑齊導拍攝紀錄片的正當性,還要他的靈魂「好好反省」。儘管這些言論並不能獲得多數人的認同,但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剛好在1年以前,一位自稱公民記者、台灣民政府成員的洪素珠女士,因辱罵外省老榮民的影片在網路上曝光而成為輿論焦點,她專挑落單老榮民下手,用「中國難民」、「滾回祖國」等極度歧視族群的言詞攻擊外省老伯伯們,影片中的老伯伯有的難掩情緒激動跟洪女爭執,有的則極力為自己也很愛台灣辯護,但洪女似乎以此為樂,一一羞辱完這些「外省難民」後再揚長而去。
因外省身分被貼標籤攻擊的,遠遠不只於此。國內最大的本土汽車品牌「裕隆集團」不也深受其害?裕隆創辦人嚴慶齡先生在台灣工業最艱困的1950年代,在新店設立了裕隆工廠,胼手胝足地推動台灣的汽車工業發展,多年來創造了數十萬計的就業機會,推升了台灣的經濟起飛,然而,裕隆集團近年來卻屢屢被貼上「外省權貴」、「江浙財閥」等標籤,大大影響了品牌形象。
無論是為喚醒國土保育意識不遺餘力的紀錄片導演、還是在台灣風雨飄搖時捍衛國家的外省老榮民、抑或是一肩扛起經濟發展重擔的公司實業家,筆者相信他們「愛台灣」的心都沒有分別,但「外省人」三個字對他們來說仿佛是再怎麼努力都洗不掉的原罪,我們當捫心自問,這樣的標準可有公理可言?
本省人也好,外省人也罷,不過是先來後到而已。所謂1949年來台的「外省人」在台灣已經生活了接近70年,這樣還不能算台灣人嗎?像齊柏林這樣的外省第二代之中許多都已經當了阿公,這樣還不算在台灣落地生根嗎?台灣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如果要這樣精打細算每個人來台的「年資」,撇開外省人,又要如何去面對所謂的新移民與新台灣之子等不同族群融合的結果,值得深思。
或許,齊柏林導演在生前用鏡頭帶台灣人看見土地上的瘡疤。身後,更用生命讓台灣人反思內心的那塊傷疤。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