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界鼎鼎大名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是中國人大代表,這幾天在北京開會被媒體窮追猛問,但就是不願說明外界對他的種種傳聞;直到做客鄭州全媒體北京新聞中心,他才現身,並請媒體不要稱他「少林寺CEO(執行長)」,他覺得這對少林寺不夠尊重。此前他曾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作為對外界的回應。
少林寺商業化的情況近來頻頻曝光,釋永信對「少林寺CEO」尤感困擾。他說:「不要從媒體八卦的形態來採訪我、來解讀少林寺,這對少林寺、對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都不夠尊重,我們希望少林寺回歸其本來應有的尊嚴和地位。」
《鄭州晚報》引述他的話說,「少林寺文化是一種精神信仰,是生活方式,通過實踐才能認識少林寺,理解其精神內涵。」
外傳釋永信在海外有30億美元存款,他則在少林寺官網3月12日特別撰文建議政府「明確宗教財產權屬」的問題,因為現行法律並未對宗教財產歸屬做出明確規定,宗教活動場所亦不具有明確的法人地位,長期以來「主要依據黨和國家的政策予以調整」,因此宗教界對自身財產的擁有保護資格被嚴重削弱。
《華商報》2013年10月專訪釋永信,問他方丈有工資嗎?他說,有生活補貼或稱單資,每月7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500元),衣食住行由寺院提供。另外他還有「紅包錢」,來自信徒供養,大部分用於下院(僧寺分院)的修繕整建,因為少林寺的錢只能在河南登封市境內用,不能用於境外寺廟。
據報導,目前少林寺的門票是100元人民幣,年均遊客至少150萬人,門票年收入1.5億元人民幣,政府與少林寺七三分帳,寺方每年45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億2237萬元)的可觀收入如何使用?釋永信說,70%用於寺院建設、20%用於僧人生活、10%作為慈善。
這筆帳由誰來管?釋永信笑稱,全由當地政府派來的財務部門監管,所有花銷都必須有稅票,比一般機關還嚴格,因為關注的人多,是非之地,所有錢都是收支兩條線,按會計法,每年省市縣三級宗教部門都有不定期的審帳。但究竟賣了多少門票?釋永信說他也弄不清楚。
報導指出,由於利益糾葛太大,政府的承諾往往不能兌現,時有拖欠,曾發生過少林和尚凌晨2點到河南省政府門口陳情的案例,主管部門官員還私下嘲諷,佛門中人,那麼商業化,「你們和尚念好經就行了,要那麼多錢弄啥?」少林寺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為方丈修整臥室時,曾在屋內發現多個攝影鏡頭,誰裝的?誰在24小時監控?但拆除後案情不了了之。釋永信堅決反對少林寺上市,否則斷送少林寺1500年的傳承,這個決定毀掉很多人的利益。
對於商業化的問題,釋永信說,寺廟的生存環境不同以往,身處商業社會,如何因勢利導濟世度人,但又不被商業化淹沒,這對少林寺而言是一大挑戰。少林寺在這些方面(商業化)超前,「是因為猶豫、被動讓我們吃了太多的苦頭,現在不過是亡羊補牢罷了!」對於未來還有哪些大的推廣計畫?「任何事情都隨緣,順其自然。」
外傳釋永信包養北大女生當「情婦」,還有「私生子」,《環球人物》雜誌2011年專訪時問他想不想澄清?他說,佛教界和熟悉少林寺的各級主管部門都很了解,網路說的若屬實,「我們早就出問題了,走不到今天。」因此沒有必要澄清,佛教教義有云,「是非以不辯為解脫」,一切順其自然。
釋永信現年48歲,俗名劉應成安徽人,1981年進少林寺,迄今33年。他說,佛教界內部很少稱方丈,都稱住持,或稱大和尚,而每一任住持都是由前任指定的,少林寺有這個傳統,奉行衣缽相傳,任何一位少林寺的僧人,哪怕是住持(或方丈),也只是少林寺發展歷程中的一塊鋪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