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研究院認為,演習因性質與目的不同,會選擇性公開或不公開。若是為因應未來敵人攻擊的各項預案與措施,絕對不能公開與敵人分享;但屬於嚇阻或傳達信息的演習,當然要公開並擴大宣傳,使敵人不要誤判,更有振奮民心士氣的作用。因此作秀不是問題,該關心的是漢光演習各種因應措施與預案,能否準確預演解放軍犯台的情境。
一位軍方人士坦言,既然國防部堅持漢光演習是國軍每年基於實戰需求,進行的戰略與戰術總檢驗,就絕無可能承認其中有公關表演性質的科目,若被外界用實戰標準嚴格檢驗也怨不得人。
他說,以「聯合反登陸操演」火力展示為例,每年都安排M60系列主戰車在海灘臨時掩體一字排開、雷霆兩千多管火箭砲及各式榴砲對海射擊,搭配阿帕契(AH64E)武裝直升機空中攻擊,全殲敵登陸部隊。
平可夫:漢光暴露台灣弱點
「這豈是實戰中會用的部署方式?」他說,只不過實戰若走到要進行灘岸反登陸,國軍很可能已失去制空、制海權,解放軍登陸前定會用空軍精確制導武器及海軍艦砲掃除威脅,把所有反登陸武器集中於海灘,剛好被敵人一次清乾淨。
《漢和防務評論》月刊總編輯、加拿大軍事戰略學者平可夫,在《解防軍攻台計畫》一書中也批評,漢光演習把台灣的弱點暴露無遺,而中國軍隊已經不是二十年前可比擬。從演習場面來看,台灣軍隊缺乏實戰經驗,看不到一架攻擊無人機,戰車採用固定陣地部署,火箭砲也滯留灘岸附近,「從實戰意義而言,極可能被定位、攻擊。」
在聯合反登陸火力展示之外,漢光演習多數科目都仍是基於實戰訓練,例如國軍相當重視戰力保存,陸、海、空軍戰時可快速轉移兵力,避免遭解放軍飛彈第一擊重創;近年來更全力發展不對稱戰力,開始量產雄二E巡弋飛彈,將採購機動部署的岸基魚叉反艦飛彈,均對解放軍形成強大嚇阻。
不過軍方人士透露,國軍先進裝備雖然越買越多,在實戰訓練上仍有致命弱點難以克服,那就是武器實射次數過少,官兵服役期間多只能模擬發射程序。
他強調,操作手就算經常實際射擊,臨戰時也可能因心理緊張,造成武器效能降低,何況是缺乏開火經驗的官兵,作戰表現更加無法期待。
標二飛彈七年未公開射擊
軍方人士指出,海軍主力紀德艦配備的標準二型艦對空飛彈,射程達一五三公里,可同時對付八個來襲目標,但從二○○五年進入海軍服役後,只在剛開始兩年於美國東、西岸及台灣東部海域試射過五次,一三年九月在東部外海再試射過一次,至今就沒有進行公開射擊。今年漢光演習也安排劍龍級潛艦發射德制SUT重型魚雷攻擊靶艦,但距離上次發射魚雷已相隔十三年之久。
國軍主戰武器實射次數不多,或許與昂貴、補充困難有關,如SUT魚雷打一枚就少一枚,當然要省著用。但若連戰車砲手、步槍兵、機槍兵,訓練彈藥數都偏低,就令人難以理解。
以四個月的陸軍軍事訓練役士兵來說,打靶耗費彈藥二十三發;志願役士兵須經較長時間的三階段訓練,彈藥使用數也不過百餘發,與美軍步槍兵養成,動輒打七、八百發相比,國軍實在少得可憐。
曾任裝甲五四二旅旅長的于北辰透露:「訓練場地不足是關鍵原因。」以楊梅靶場為例,由於怕周邊民眾抗議,一天竟只能用四個半小時,部隊打靶不是沒子彈,而是根本排不進靶場;戰車砲射手一樣受限於訓練場地,往往僅能實射幾發,打的彈藥數量太少,射擊技巧、精度當然不會好。
于北辰:訓練場地難題影響戰力
他說,海、空軍各式飛彈也因台灣海空域擁擠,又怕電子參數遭解放軍偵獲,就算安排試射也難有效驗證性能。于北辰警告,訓練場地的難題已嚴重影響國軍實戰能力,不管是對內協調民眾體諒,還是對外找美國人幫忙解決,「都是三軍統帥蔡英文無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