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金管會前後兩任主委顧立雄與黃天牧的大力推廣下,普惠金融逐漸受到金融投資機構的重視,在這個投資門檻正逐漸降低的年代,《風傳媒》旗下廣受大眾歡迎的《下班經濟學》,特別與《台灣指標民調》合作,希望透過問卷調查解析民眾的投資偏好、投資行為、投資思維及投資績效等等議題,引領更多的人進入投資的世界,創造出一股「全民來投資」的熱潮。
調查報告二 》超過 6 成年輕族群期待,「盤中零股交易」是什麼?
調查報告三 》對 AI 投資機器人信任程度不到三成,為何大家不願把資金交給機器人?
現象解析一:多數民眾投資失利但推動「全民來投資」有其必要性
遺憾的是,多數民眾投注了時間、金錢進行投資,結果卻未能盡如人意,抽樣調查顯示,有近62%的受訪者,以「沒賺沒賠」、「賠錢居多」及「大賠錢」收場。
交叉分析顯示,近6成投資老手花了10年的時間卻白忙一場,毫無疑問,鼓吹「全民來投資」,套句網路流行用語,就好比是推人入坑(意指推薦自己喜好的事物,試圖讓其他人產生興趣並追隨、愛好),但考量退休生活的財務安全,以及通貨膨脹可能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等,這個推坑的舉動,顯然仍有其必要性、急迫性,甚至是正當性。
《風傳媒》為什麼會堅持必須讓更多人理解投資理財的勝負之道呢?因為,台灣有近八百萬的受薪階級(不含軍公教),而根據政治大學風管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暨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持人黃泓智的研究顯示,縱使政府從撥補勞保基金缺口、提高資金年投資報酬率、降低給付等面向單一或全方位下手,頂多也只能延後勞保基金破產的時間。快則6年、慢則30年,多數民眾將感受到勞保破產的危機,對依賴社會保險做為退休財源的民眾而言,必須及早未雨綢繆。
政治大學財管系特聘教授周行一日前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思沙龍講座,以「誰會越來越窮?全球化、貧富差距、世代對立」為題,探討青年面對低薪、高房價、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究竟該如何自處。講座現場,周行一呼籲,年輕人切記要投資理財,而且最好務必要去投資股票,就算薪水只有25K,也要想辦法讓自己每個月都存一點錢,500元、1000元也好,台灣現在已有定時定額的投資工具,每個月1000元,就去幫客戶買投資標的。只要願意去買股票長期投資,耐心等待,往後會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