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G20峰會誓言落實巴黎協定,台灣在憂喜之間

2017-07-12 08:10

? 人氣

G20峰會落幕,美國之外的19國誓言落實巴黎協定,台灣在憂喜之間。(美聯社)

G20峰會落幕,美國之外的19國誓言落實巴黎協定,台灣在憂喜之間。(美聯社)

G20峰會8日落幕,無視美國的退出《巴黎協定》、毀棄減碳承諾,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各國領袖一致認為《巴黎協定》不可改變,而且「誓言繼續推動協定」。對正在減碳的意圖、與增加排放的事實間徘徊的台灣而言,是既喜又憂的尷尬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總統川普在6月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原先外界擔心會引發其它國家退出的連鎖效應,不過包括法國、德國、中國、俄羅斯等幾個主要國家,立即表明繼續支持《巴黎協定》;在這次峰會中,算是再次確認。在這個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上,各國表態強力支持《巴黎協定》,同意國際社會應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一心對抗全球暖化。

G20雖然尚未形成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只能視為國際合作的論壇型式,但不能否認的是G20國家的GDP占全球的85%、貿易占全球的80%以上,人口占全球的近7成,其共識與決議仍具代表性。雖然少了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但其它19國表態支持《巴黎協定》,要繼續減碳,拒絕任何「重新談判」(川普當初曾提出的建議),因此台灣必然不必猶疑的只能全力減碳。

依照科學家的估計,本世紀以來地球的溫度已上升0.8度,如果不減碳,依照這個速度到世紀末,地球溫度要上升4.8度,這將導致水平面上升近1公尺;這「區區」的1公尺卻是致命的,因為地球上有1.5億人居住在水平面1公尺以下,屆時這些人的家園都將被淹沒。對台灣而言,西部沿海及台北盆地許多地方也要被淹沒,專家估計全台有1成左右的土地要被淹沒。因此「G19」立誓要繼續推動減碳,對台灣當然是該喜、該高興的事,否則台灣百年後就要成為「氣候難民」。

但該憂心的則是台灣的減碳實在作得讓人膽顫心驚;2年多前的巴黎會議中,台灣提出了減碳承諾,計劃到2030時,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20%,到2050年時則降為一半。不過,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國內碳排放量增加的壓力大過減少的可能。台灣的火力發電廠快速增加,經濟部已經承認2020年燃煤發電的比例會增加到50%,到2025年才降到30%,變成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綠電占20%。

不過,經濟部很可能過份樂觀了。煤電增加已是事實,但降低則必須要其它供電方式增加才可能。天然氣發電增加的前提是天然氣接收站完成,以目前地方民眾的反對與抗議、過去公共建設的進度與速度來看,大概很難如期達標。綠電的情況亦相同,政府規定的太陽能與風電,前者有種電土地難尋、不足的問題,後者則有漁民與地方抗議要先解決,還有克服工程難度問題。

依照彭博能源財經研究團隊的研究,預測到2025年「非核」後,台灣的供電組成,將是綠電由現在的5%增為9.5%,天然氣供電比率由32%增為37%,燃煤供電則將由45%增為54%。

而發電向來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依照環保署的資料,以個別事業單位計,台電的排放量占國內排放的37%,第2名的台塑則大概占13%,台電的排放量接近是台塑的3倍之多。再以個別廠商來看,前10大廠商中,台電的發電廠就占了3名。而燃煤發電又是排放量最高的發電方式,如果真如彭博預測燃煤發電占比增加到54%,對減碳而言無疑是災難一場─即使台灣再努力的從工業生產、交通等方面減碳,但減少的排放量可能還不如增加燃煤發電所增的排放。

雖然有美國的「背叛」,但減碳顯然已是不可能回頭之路;而台灣的減碳之路卻是讓人擔心;政府及那些環保團體,是否該拿捏一下政策的輕重損益?否則,幾年後台灣大概要面對排放大增的環保災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