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越專文:永遠遲到的救援

2017-07-19 06:00

? 人氣

柏拉圖說:「只有死了的人,才看得見戰爭的結束。」這論調夠悲,但也是事實!世界充滿了活死人,因為還有一口氣在,他們看不見戰爭的結束,也無感於戰爭的存在。戰爭不滅。世界不停的有難民蹦出來,怎麼辦?波士尼亞採訪出來後,珍妮曾經因為戰爭的此起彼落而沮喪,因為無法營救眼前的災難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沮喪,她說:「我並沒有在戰爭中喪命,我所居住的地區沒有遭到種族清洗,沒有被別人強暴、性侵害,而雙親也沒有在我面前遭人殘殺。除了羞愧之外,心中的悲傷更是令我喘不過氣……」但是她又前仆後繼的跳進了敘利亞。當戰爭不滅成為定律時,珍妮為什麼還是選擇跳進戰爭裡?當她聽見停屍間的老頭兒說,他有一天看見送進來的是自己的獨生子時……她還是跳進戰爭的坑裡?是大悲不慟!她應該也知道黑色的戰爭不滅,但我想她更知道白色的力道更強。珍妮跳進白色一族裡,她不會鋸胳臂、不會止血,但她是記者──會為所有的不公不義「發聲」!她決定跟黑色拼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跑過戰爭的記者,經過了紅色的洗禮,我相信她的話句句肺腑,我相信她說的:「聯合國不會來。你不要期待別人來幫忙,要自己救自己。」

這本書,彷彿雲霄飛車,一頁一步,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對我來說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有些頁面彷彿磁石,「等不到國際救援」是珍妮在波士尼亞穿越殘酷屠殺戰役後說的一句話,是的,吸住了我。盧旺達的西圖族,在短短的一個禮拜中,死了一百萬人,屠殺內戰死了全國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事隔多年,柯林頓到盧旺達,對全國發表的第一句話是:「抱歉我們來晚了!」當熊熊大火燒你成碳的時候,你指望的救援國永遠在日內瓦五星級酒店、醉著香檳,開會商討如何救援。盧旺達如此、波士尼亞如此!這本書呼應了我的「遲到」說 ──「絕對不可倚靠別人的救援」。

至於我,看完珍妮的報導,全身細胞有感到了極點,像個漲滿了水的汽球,不能再灌了!不靠美國、不靠歐盟、不靠俄國、不靠中國、不靠日本,歷史告訴我們,這些你以為能救援你的,總是在你斷了氣之後悄悄出現,說聲「對不起來晚了」,二十二年後,天主教宗為盧旺達神職人員的失職也說了聲道歉 ……

我當這本書是奧林匹克接力賽的棒子,記者看記者,在台灣土地上接到白色一族的棒子,頭也不抬努力地跑,交給接棒的讀者……美國、國際社會沒來即時救援,盧旺達死了一百萬人,幸好有記者、醫生、紅十字這些白色力量,衝破黑色權勢,跳進戰爭的火坑,法國蓋野戰醫院,收容難民,紅十字在大屠殺發生後保持中立、設立醫院,運送物資,救了七萬多人,屠殺過後,國際救援團體協助五萬名兒童與家人重聚……

珍妮選擇加入白色勢力與邪惡拼了,what about you?

我自不量力的與柏拉圖對上一句──「戰爭不滅、仁道不死。」

敘利亞內戰的「衝突之母」:《那天清晨他們來敲門》選摘。(時報出版提供)
敘利亞內戰的「衝突之母」:《那天清晨他們來敲門:我走過敘利亞內戰,看見自由的代價》選摘。(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為《週刊巴爾幹》總編輯。本文為曾獲頒美國國家雜誌獎的傑出戰地記者珍妮.德.喬凡尼(Janine di Giovanni),歷經敘利亞內戰的真實記述《那天清晨他們來敲門:我走過敘利亞內戰,看見自由的代價》(時報出版)中文版推荐序。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