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利亞內戰第三年的十二月冬日,我試著在阿勒坡尋找當年繁華的遺跡,不過這裡現在只剩坑坑疤疤的殘骸,整座城市疲弱不振。這座在鄂圖曼帝國時期規模第三大的城市,怎麼會淪落到現今如此黯淡無光的局面。從今天算起,再過一週就是聖誕節,照理說我應該待在巴黎的家中,陪小兒子一起裝飾聖誕樹,還要忙著採買禮物,用閃亮的包裝紙包裹賀禮。現在,我卻置身一座有如末日降臨的城市。
阿勒坡的戰事彷彿永不止息,衝突雙方分別是與真主黨聯手的阿薩德政府軍,以及各個敘利亞反叛軍部隊。反方的主要成員大多是從政府軍叛逃的指揮官。雖然我也很想詳述反叛軍的成員來自何方,不過他們的人力組成變化莫測,因為反叛軍經常發生內鬥衝突。倘若城鎮或社區爆發衝突,陷入無政府狀態,為了自保,大家都不擇手段。
在我動筆紀錄的這個時刻,反叛軍隊伍也包含努斯拉陣線[或稱征服努斯拉陣線,即「沙姆人民陣線」(The Support Front for the People of Al-Sham)]。有時外界也稱這個組織為「坦津蓋達聖戰夏姆軍團」(Tanzim Qa’edat Al-Jihad fi Bilad Al-Sham),這是一支隸屬於蓋達組織的軍團,專門在敘利亞地區活動作戰,他們於二○一二年一月在敘利亞成軍,目前成員約六千人。
而通稱為ISIS的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這時還躲在暗處,繼續醞釀勢力。他們才剛成形,正在等待時機,慢慢壯大。敘利亞內戰後期,ISIS也竄出頭,與努斯拉陣線及反叛軍為敵,目標是要把敘利亞部分地區拉回七世紀的伊斯蘭世界,用當時殘酷無比的伊斯蘭法來統治他們的國度。
阿勒坡不僅是敘利亞境內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過去這裡也住著各式各樣的族群。二○一一年以前,生活在阿勒坡的基督徒比貝魯特還多,這裡還住著敘利亞人、庫德族、亞美尼亞人、亞述人、土耳其人、切爾克斯人、猶太人與希臘人。此外,阿勒坡也以頗具詩意的別稱在《聖經》中出現十三次[十一世紀起,希伯來文中的「亞蘭瑣巴」(Aram-Zobah)指的就是現在的阿勒坡]。
在《聖經》和合本,詩篇第六十篇第一節說道:「[大衛與兩河間的亞蘭瑣巴的亞蘭爭戰的時候,約押(Joab)轉回,在鹽穀攻擊以東(Edom),殺了一萬二千人。那時,大衛作這金詩叫人學習,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神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你向我們發怒,求你使我們復興!」
神學家穆恩德裡(Henry Maundrell)曾在一六九七年造訪此地,我讀過一篇他寫的短篇報告,當中提到,假如騎馬從阿勒坡出發,大約四小時就能抵達鹽穀,這也是大衛奪走敘利亞人性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