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眼力:照片上有幾條鱷魚?回答數不勝數也算正確。
照片上是一位忍辱負重的鱷魚爸爸,背上趴滿了牠的孩子,旁邊水中還遊弋著不少;這是食魚鱷(Gharial crocodiles),又名長吻鱷、恆河鱷,印度鱷,屬於瀕危物種。
專業攝影師德利蒂曼・穆克吉(Dhritiman Mukherjee)在印度昌巴爾河國家自然保護區裡發現了這一大家子。照片送到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大賽(WPY),受到高度讚賞,入圍決賽。
食魚鱷是印度淡水鱷,高度瀕危。整個南亞的成年恆河鱷最多時超過二萬條,現在只剩一千多,四分之三生活在印度北方邦的自然保護區內。
穆克吉告訴BBC,照片上的鱷魚爸爸的孩子是牠跟七條雌鱷魚交配的結晶。「跟鹹水鱷和沼澤地鱷魚相比,恆河鱷通常比較怕羞,膽怯。但這個爸爸很有保護意識,非常警惕。我離得近一點,牠會攻擊我。牠也可以很有進攻性。」
雄性恆河鱷的長鼻子頂端有一個圓形凸起,狀如陶罐。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爬行動物館資深佈展人帕特里克・坎貝爾(Patrick Campbell)解釋,這個凸起的作用是放大口中發出的聲音。
他說,其他鱷魚把孩子含在嘴裡,當然含得很小心。但恆河鱷父親不能;牠們長了那麼一個獨特的鼻頭凸起,就不可能把孩子含在嘴裡。所以,小鱷魚出生後就必須緊貼父親的頭部和背部,獲得依靠和保護。
恆河鱷瀕臨滅絶的原因很普通,就是牠們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不斷被侵蝕。
這一切的背後是人類築壩修堤引水,導致河流的自然生態被破壞,適合恆河鱷築巢哺育的地方越來越少。另外,捕魚網的危險始終存在。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和政府推動的「飼養然後釋放」項目似乎防止這個珍稀物種徹底滅絶,但現在需要更多努力來確保牠的長久繁衍。
穆克吉希望通過攝影作品引發人們心中的情感共鳴,對照片背後的科學有所感知,而這種科學知識是自然保護區努力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
如果不幫助這些恆河鱷父子,那麼將來只有一個地方能見到牠們,就是博物館的標本陳列櫃。
這幅忍辱負重的鱷魚爸爸攝影作品參加WPY大賽的「行為:兩棲類和爬行類」(Behaviour: Amphibians and Reptiles)評選。
警告:繼續往下會看到蜘蛛。
2020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將於10月13日揭曉;大賽設年度最佳和分類獎項。
鑒於新冠疫情,頒獎儀式將在網上進行。自然歷史博物館第56屆WPY獲獎作品展將於10月16日開展。
1965年,BBC野生動植物雜誌(BBC Wildlife Magazine)創辦了首屆攝影大賽,當時叫「動物」(Animals)。現在這個大賽全部由自然歷史博物館負責運作。
另一幅獲得高度讚賞的鳥類行為參賽作品是瑞士阿爾卑斯山雪山頂上在疾風中勁舞的黃嘴山鴉。亞歷桑德拉・曼尼孔奇(Alessandra Meniconzi)精準地定格了山鴉們在疾風中的優雅。這些鳥是阿爾卑斯的土著居民,經常到度假村附近覓食,牠們的叫聲非常響,響得刺耳尖銳,經久不息,「就像恐怖片裡那種,」曼尼孔奇說。
不用怕,這是蜘蛛,正在不動聲色地享用美食— 透明蛙(又叫玻璃蛙)的蛋。西班牙攝影師Jaime Culebras 在厄瓜多西北地區的自然保護區拍下這個自然界的殘忍時刻,一種動物的嗜血毫不亞於弒嬰。蜘蛛把一種毒汁注入被牠捕食的對象體內,把裡面變成液體,然後吸食。照片上是一隻雌蜘蛛,腿長8公分。牠在攝影鏡頭下慢條斯理地花了一個多小時享用美餐。作品參加無脊椎動物類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