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爭議邊界的拉達克地區,8月30日與9月1日分別發生兩起「意外」,兩國互控對方侵入邊界,第一起意外中,印度軍方正在拖運一輛步兵戰車時,突遭一台民用卡車撞翻,造成一名印度特種部隊軍官當場被戰車壓死。另一起衝突則造成印度士兵受傷。
中印邊界自1962年戰爭後遲遲未有定論,近年來大小衝突不斷,6月中旬竟發生兩國士兵以木棒和石頭鬥毆、至少20多名印度士兵死亡。本次事件也是2個多月來再次發生的死亡衝突,兩國互控對方侵入邊界,印度批評解放軍「發動軍事行為、嘗試改變現狀」,中國外交部則堅稱是印度「嚴重侵犯中方領土」,互相僵持不下。
中印之間的火藥味愈來愈濃,雙方不斷加強武裝備戰,中國先前被拍到第五代匿蹤戰機殲-20出現在新疆和田機場,印度也增加部署全新飆風戰機回敬。根據美國國防部1日發布最新的《2020中國軍力報告》(2020 Report on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指出,中國除了計劃在10年內將核彈頭增加至400顆,更積極嘗試從海路包圍印度,正透過租借港口或基地等軍事合作方式,從泰國、新加坡、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一路部署,最終將遠達西非,形成所謂的「戰略珍珠鏈」。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亦報導,中國在印度洋最大的弱點即是麻六甲海峽,中國朝向南亞、中東、非洲甚至地中海的商業航線都要途經此地,來自中東與非洲的石油約8成也需經此運送,多年來,中國都希望降低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性。
而現在,中國似乎已經找到替代路線。美軍刊物《印太防衛論壇》(Indo-Pacific Defense Forum)去年1月報導,中國向泰國政府提案在泰國南部、連接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Kra Isthmus)建立「克拉運河」(Kra Canal,或稱Thai Canal),預估將花費300億美元(約台幣8800億元)。
一旦有了克拉運河,中國就能省下繞去麻六甲的1100多公里路程,直接穿越至印度洋,「一帶一路」戰略計劃如虎添翼;泰國自從2014年發生政變之後,軍政府親中態度愈發明顯,僅管不少聲音擔心運河將受中國掌控,泰國官方與媒體仍普遍支持興建計劃,認為運河將帶來驚人效益,讓泰國成為下一個新加坡。
不過,泰國最擔心的可能是政治衝擊,以馬來裔穆斯林居民為主的泰國南部省份爭取獨立多年,長期以游擊戰對抗政府。克拉運河一旦完成,形同直接將泰國南北分隔開來,遂了分離主義者的心願。
毫無疑問,克拉運河有其珍貴價值,但在歷史上也容易引來強權進駐,例如中美洲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曾是美軍駐守要道;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被英國、法國掌控百年之後,埃及還得歷經戰爭才能收歸國有。
反觀現代,中國於2017年在東非吉布地設立第一個海外基地,並經常在該區域與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等國舉行聯合軍演;此外,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的建設計劃,以貸款方式獲得不少「租界」控制權,都是大橋、港口或鐵路等交通要道。這也意味著,中國海軍一旦透過運河進駐,未來泰國恐怕想甩也甩不掉。
「克拉運河」是否會對印度、美國的戰略形成威脅還是未知數,最先影響的卻是泰國經濟和主權,中國面向印度洋的野心不僅令印度提防,對緬甸、柬埔寨等小國而言,中國滲透更是令人又愛又怕。也許同樣察覺到風險,泰國交通部長薩薩揚(Saksayam Chidchob)近日透露,他比較希望在克拉地峽興建鐵路或高鐵,並在兩頭各建一個海港,以便運送貨物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