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禁令生效,華為手機目前超過7成在中國銷售,海外手機出貨量已銳減近1/3。在禁令衝擊下,小米、OPPO、Vivo等中國當地品牌將有機會受益,雖然多數台廠供應鏈氣氛不悲觀,但必須面臨訂單轉換的陣痛期。
美國政府擴大圍堵中國華為(Huawei),只要採用美國技術及軟體的晶片,都需要經過美國政府許可,才能出貨給華為,禁令將於15日生效。分析師估計,台灣、日本與韓國的華為供應商每年價值合計264億美元,約新台幣7900億元的零組件營收,勢必受到這項禁令衝擊。
以近幾年情況來看,台廠手機供應鏈主要客戶除了蘋果,近年來也逐漸加大對中國手機的供應比例,華為供應鏈包括晶圓代工廠台積電、IC設計聯發科、代工廠鴻海、鏡頭廠大立光等。
其中,台積電已表明9月14日後不出貨華為;聯發科每年則有近5億美元營收與華為相關,已向美方提交相關申請。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分析,華為約占台積電15%營收,市場一開始會擔憂營收缺口,但基於大水庫原則,消費需求並非消失而是轉移,台積電客戶多元,未來缺口很快會被其他客戶彌補。
美國對華為禁令,除了衝擊半導體大廠外,連帶也影響到電池、電路板等其他零組件的供應商。以PCB產業次族群來看,跟華為供應鏈較相關者,包括欣興、南電、景碩、健鼎;銅箔基板廠商聯茂、台光電;軟板廠商臻鼎-KY等。
一家PCB大廠高層私下透露,華為陸續加碼累積庫存,因此目前訂單並沒有顯著改變,禁令上路後,華為的訂單缺口已由小米承接,加上蘋果iPhone拉貨,HDI產能從7月到10月都是滿載,在旺季效應支撐下,營運完全不受影響,而淡季也會有其他廠商填補。
這名高層分析,全球手機消費市場的需求若未改變,代表訂單不會消失,如果華為從市場淡出,其他手機大廠將會占據它空出來的市占率,由於華為多數銷售在中國,因此小米、OPPO、Vivo將有機會受益,多數台廠的氣氛也不會太悲觀,但訂單轉換是否有陣痛期,就得靠各家業者的應變。
面對美國禁令,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日前公開表示,9月15日之後,華為自主研發的高階海思麒麟晶片將無法繼續生產,今年秋季上市的Mate40系列,將成最後一款搭載麒麟晶片的系列手機。
儘管如此,市調機構Canalys指出,華為在中國市場仍持續擴張稱霸,因此也帶動華為在第2季全球智慧機出貨量達5580萬支,首度超過三星(Samsung)的5370萬支,躍居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廠商。
不過,Canalys分析,目前全球市場深受疫情干擾,一旦經濟復甦,華為恐難維持冠軍頭銜,且華為出貨的手機,現在有超過70%在中國銷售,第2季海外手機出貨量銳減近1/3,再加上美國晶片禁令衝擊,下半年華為手機業務前景恐蒙上陰影。
另一家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則估計,2020年全年,三星手機出貨將搶回全球龍頭寶座,蘋果居次,華為將降至全球第3的位置,禁令若持續,華為晶片庫存將在2021年用盡,屆時市占恐大幅降低,受益者則是其它中國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
文/江明晏
責任編輯/林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