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誘惑是一種感官刺激,為求達成慾望而存在的一種心境,人類會因為誘惑而難以控制自己,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的一生不斷地被慾念所刺激,並為誘惑所折磨。生活中,人民首要面對的是物質上的誘惑,然後才是精神上的誘惑,前者是指物質的佔有或享受,後者是指追求名利、執著而自我,或是過度追求權勢、地位、名利、金錢等;在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中,常因人類對手機的品質、功能、速度、創新…等的誘惑,而努力尋求產品上的突破,因此,對產業的成長與人類慾望的滿足而言,誘惑是一種成長的動力,一如人類對手機有愛不釋手的誘惑,因而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手機的產生,因為現代人已離不開手機。
(三)誘惑與激勵
人類因為有來自內外的誘惑,因而形成激勵的力量,而能完成人類的許多創新活動或重大事件;在早期的激勵理論中,主要是針對人類對於需要或需求的研究,說明人類因慾望而需要,因需要而有激勵或誘惑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層次論,其認為人類的需要是有等級層次的,從最低級的需要逐級向最高級的需要發展,而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需要,並且提出當某一級的需要獲得滿足以後,便失去了對該事件的誘惑力,且這種需要便會中止它的激勵作用。
在激勵理論的學者中,主要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或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or-Hygiene Theory),以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C McClelland)的成就動機理論(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或三種需要理論(Three needs theory)、成就需要理論(Achievement Need Theory)等,其認為慾望的力量是強大而驚人的,只要能應用強大的慾望去推動願望,則可將願望化為真實,因為有誘惑才有慾望,慾望產生動力,有動力才會有進步,有進步才會創造機會,並改變自己或人類社會,而5G手機的出現正是誘惑與激勵相互共存的最好說明。
三、手機的誘惑
對消費者或生產者而言,手機都充滿了誘惑,前者可以增加生活的機能,後者可以擴大業者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