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預定5月訪問中國,此行最受矚目的議題,將是中俄兩國如何加強能源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連接兩國的陸上天然氣管線計劃,歷經10餘年的談判尚未定案,如今是否能修成正果,各方高度關切。
國際能源議題與地緣政治息息相關,俄羅斯最近因為兼併克里米亞、威懾烏克蘭,與歐盟及美國關係降到冰點,歐盟各國亟欲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與石油的倚賴,俄羅斯則亟欲擴大開發亞洲市場,因此中俄能源合作計劃較以往更為迫切。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日前透露,陸上天然氣管線計劃下一輪談判將於4月底在莫斯科進行。前不久訪中的俄羅斯副總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主席德沃爾科維奇也向媒體表示,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希望能在普京到訪之前敲定計劃,或者至少加快相關合同的準備過程。
中俄在能源領域合作已久,攸關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兩國高層也高度關注並大力推動。既然如此,談判為何曠日廢時?歸根究底,問題在於價格。
在之前的中俄天然氣交易談判中,俄方要求氣價與油價掛鉤,但中國現階段的天然氣價格仍然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因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無法接受俄方定價標準。同樣,俄方也不能接受中方的報價,認為供應中國的天然氣和石油其實成本偏高,與賣給歐洲國家相比顯得很不划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夏義善強調:「中國一直對發展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抱著積極態度。這和烏克蘭局勢沒有關係,談合作已有20多年了。」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以及治理霧霾等環境問題,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成長。基於能源安全考量,中國必須實現進口途徑多元化,俄羅斯便成為重中之重。
回顧中俄20多年的能源領域合作歷史,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走走停停,儘管兩國高層對雙邊合作非常重視,但合作到底畢竟是企業間的商業行為,必須考量市場和商業原則。
不過近年來中俄能源合作顯著進步,某些方面甚至取得突破。2011年起,俄方開始通過中俄輸油管道向中國供應原油,每年1500萬噸。2013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中俄能源委員會主席會晤上,雙方確認未來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公尺。6月,兩國石油公司簽署協議,未來25年俄方將每年向中國供應4600萬噸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