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扶助基金會今(26)日邀請花蓮銅門部落族人、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以及多名立法委員、總統府官員、相關學者,宣布啟動籌備「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希望未來能降低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國家法律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協助原住民朋友在爭議案件上能取得均等的法律資源。服務中心預計最快今年12月就可以首先在花蓮地區正式對外服務。
總統向原民道歉 盼從制度設計消弭衝突
總統蔡英文去年8月1日正式向原住民族道歉後,同時對外表示,由於現行國家法律與原住民族傳統慣習、文化,常見有格格不入的地方,因此需要由國家來建立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透過制度的設計,來緩和原住民族傳統慣習、文化和現行國家法律規範間的衝突。
而常在第一線協助民眾解決法律問題的法律扶助基金會,也挺身加入相關籌備工作,希望能在改善法律資源不均的議題上,盡一份責任。法扶董事長、律師羅秉成表示,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籌備啟動後,將以最快的速度讓人力、物力及相關資源到位,預計最快今年12月就可以開始正式對外服務。在硬體設備完成前,法扶會於今年招募2位專職律師、1位法務人員;而明年原民中心的預算若順利通過立院審議,將會有5位專職律師,5名法務人員為宜花東地區的原住民朋友提供服務。
法扶表示,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應該以國家層級單位作為建置標準,但囿於時程、經費等因素,加上考量到原住民人口在台灣的分布狀況,以及,法扶歷年所協助的原住民案件數量,皆是以花東地區為大宗,因此第一階段將以花蓮地區作為中心的設置地點。而由於都市原住民族人口亦佔多數,第二階段將逐步籌設北、中、南區服務中心,同時也計畫在此階段將服務中心提昇至國家層級單位。
不只要法律友善 也要司法資源均等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原民會為了協助族人所遇到的法律問題,自2013年起已透過行政委託的方式與法扶合作,辦理原住民族法律扶助專案,但若要根本性解決國家司法制度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的衝突問題,必須建立一個專業且具文化敏感度的法律服務系統。夷將.拔路兒指出,近期原民會完成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等攸關原住民權益的重要法案,但若在第一線缺乏法律諮詢管道、沒有專業者協助,原住民朋友還是無法獲得完整的保障,因此,提供原住民法律服務的相關資源十分重要。
盼降低國家司法侵害原住民文化
身為賽德克族、同時也是東華大學副教授的蔡志偉強調,將來成立的原民法律服務中心將承辦包括森林法、野動法、槍砲條例、水土保持法、原住民保留地等文化衝突之案件,希望能避免族人發生傳統慣習與國家法制衝突時,因司法系統不諳原住民族傳統慣習,而使族人權益受到侵害。
而曾受法扶協助的基隆快樂山部落,以及花蓮銅門部落的族人也到現場表達支持。他們表示,《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解決國家法制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衝突問題,但是因為相關法律人才欠缺,導致原住民常常在法庭上與國家機器單打獨鬥,許多族人為此流離失所,甚至被迫喪失自身的傳統文化。
羅秉成指出,過去法扶在協助原住民的法律問題中,經常可以看到原住民切身的傳統社會規範,在諸多國家法律中,因長期落入受宰割的命運而選擇沈默。例如,許多族人因為持有獵槍而被起訴,因此不再狩獵;也有族人因為堅持保留傳統領域的原生木材,也被起訴判刑。這些個案除了殘害原住民的人權、不尊重原住民族文化之外,也變相的透過國家司法的霸權,侵蝕原住民的傳統與生活,羅秉成強調,未來服務中心也會關注類似爭議案件,希望在司法上能為原住民族發聲並爭取應有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