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短缺加上醫師高齡化 「老醫師替老病患看診」將成日本社會常態

2020-09-29 20:40

? 人氣

日本高齡少子化情形嚴重,部分地區面臨「醫患皆老」的窘境。(pixabay)

日本高齡少子化情形嚴重,部分地區面臨「醫患皆老」的窘境。(pixabay)

日本少子高齡化情形嚴重,除勞動人口不足、照護需求增加等衍生問題外,「醫患皆老」或醫療從業人員供不應求,也是日本社會現今或未來要面臨的窘境。為改善醫師長時間工作或加班的情形,日本政府除於2015年開放有受過特殊培訓的護理師,從事動脈血採集等特定醫療行為外,也研議限制加班時數、推動遠端線上診療等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醫患皆老」情形將成常態

相關統計指出,截至2018年為止,日本醫師總人數達到32.7萬人,10年內雖增加約14%。但從年齡層分布來看,59歲以下的青壯年醫師僅增加5%,多數新醫師仍年齡偏高。從男醫師每週的平均工作時間來看,40多歲為每週70多小時,60多歲減少至50多小時,相對於醫師年紀越大,可以工作的時間越少,75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指75歲以上或65歲以上因病長年臥床的高齡者)看診的次數則急遽增加。

考慮到每年增加的醫師,以59歲以上的中高齡醫師居多,加上年紀越大的醫師能看診的時間越少,高齡化較嚴重的大城市地區,未來或現在極有可能面臨「醫患皆老」或醫師不足應付看診人數的窘況。像是位於秋田縣北部的大管市立綜合醫院,其64歲的院長吉原秀一就表示,受從診所轉來的病人太多,部分醫生因過勞而病倒影響,醫院只好再次聘用已退休的高齡醫師,據說該院直到2019年還有高齡78歲的醫師執刀做手術。

醫療人力不足 診療時間將逐年減少

據《日本經濟新聞》及國際醫療福祉大學教授高橋泰分析及預測指出,到了2026年,在以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名古屋、大阪)為中心的52個大城市型醫療圈中,75歲以上高齡者的診療時間平均為63分鐘,166個地方城市型醫療圈則為50分鐘,其他人口較稀疏的地區型醫療圈,則僅有29分鐘,三個類型醫療圈的診療時間皆預計減少至少1成以上。最大原因便是高齡人口及居家照顧、醫療需求增加,醫師供不應求。

為改善醫師人力不足、長時間加班或工作的情形,日本政府除研議於2024年4月,將醫師納入《勞動方式改革相關法案》的適用對象,規定加班上限為每月80小時外,也於2015年宣布受過培訓的護理師,可以從事動脈血採集等特定醫療行為。日本政府當初雖目標在2025年前,將有受過培訓的護理師人數提高至10萬人,但截至2018年末,這類護理師僅有1700人,不少醫療機構因培訓費用過高、政府未給予補助等原因而不願跟進政府政策。

遠端線上診療仍不普及

此外,日本雖於2015年事實上解禁「線上診療」的看診形式,希望透過減少不必要的到院診療,以提升醫生的效率,但因多數醫生仍對非面對面的診療方式有所抵觸等等,故至今並未普及。而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日本政府雖宣佈暫時開放初診採線上診療形式,但並未因此帶動線上診療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如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