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模擬一下,當我們20歲時,拿到一筆很好用的發財金100萬,其中10萬租辦公室,30萬用來維持基本營運,60萬拿來商品開發,這是規劃,也是申請書與計畫書要填寫的。然後聽了20小時的課,這麼實務的課程,沒有實作過,雲端聽完了就會?真的創業了,還是不會記帳,要花錢找外面會計;還是不會做行銷,因為臉書做了廣告都沒效。東西沒辦法賣到國外,因為沒辦法出國,在網路上也不知道怎麼找外國人打交道….,然後,不小心用了一張圖,被告了,罰20萬,這些事情,20堂課好像都有說,只不過聽過就忘了,怎麼沒人跟我說這些錢要一直花下去?怎麼好像那些發財金碰上破財大神漏光光了……
年青人拿了100萬貸款,就真的能創業了嗎?以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東西設計出來,有這100萬做支撐,確實比較容易實體化,商品化,但是怎麼找代工?怎麼找通路?怎麼做行銷推廣?好像也是要靠自己,這100萬的發財金,啟動了夢想,也開啟了「錢坑」這個洞,變成了「破財金」,因為他們沒有真的瞭解商業市場的經營模式,而政府也沒有足夠媒合平台協助拓展商機,又或是協助進行各種管理。在文創這條路上,多少創意人在自己對市場非常理想的「不理性」堅持下,支撐不住而倒下去。
小孩都知道因為阿伯有地方可以賣東西,才敢自己捏紙黏土叫老爹去賣!年青人反而很容易被一筆發財金打了雞血往前衝!
台灣本體的市場是小市場,理論上是一個很好的天然商業實踐平台,在政府滿滿善意,不斷改進貸款措施的基礎下,提供「好的經營模式」運作,才是對年青人最有幫助的,舉例來說,年青創業者,是否有一個簡便的作帳平台與報稅平台,少了自己花錢買會計軟體與探索的過程?又或有一個可以連通到國外市場的經營媒合平台,少了自己無端花費大量國際廣告費的「漏財」過程?還是有個媒合台灣經銷通路的平台,降低年青人到處學生意人拜託拜訪交際應酬找機會的窘境?如果讓年青人一昧毫無目的的有樣學樣,捨本逐末去學長輩去拜訪館長,找雞排妹這類超級網紅合作,冀望大家說他們網路流量大,對生意「應該」有幫助,而忽略了對創業本身最重要的經營,這種似是而非的作法,並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600億的經費,很好用,用來當大家的發財金也很好,但是這些資金的基礎是來自納稅人,納稅人如果看到這筆資金只是用不同名目當發財金散出去而沒有更好效果,是不會樂見的,怎樣讓台灣的振興措施落實到最踏實的基礎上,還是有賴於政策與方案制訂時,跟真正的使用者探討一下,除了金錢之外,怎樣排除年輕人創業最會碰到的瓶頸,才能更有效益!
經濟與市場成長的基礎,來自創新,創新的來源,來自年青人的熱情,這時候,正確而有力的支持,不僅是金錢而已,還需要有更好的辦法降低無謂的浪費與提高更高的經營效率,真心期待台灣能夠透過這些方案,開創出比其他國家更好的創業經營路徑,從破財變發財!
*作者在北部某大學擔任教職,專長在市場開發與消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