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長林右昌於尼莎颱風前夕,率領童軍代表團遠赴蒙古參加亞太區童軍大露營,結果因颱風因素導致班機取消來不及趕回坐鎮,引發「漠視市民」的批評。林市長解釋說:「當時氣象局的預報,大概是要30、31日之後,才會影響到台灣,後來這個颱風走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有點超出我們的預期,當然我個人還是應該留在國內。」
還原當時的狀況,林市長於7月27日出國當天,颱風已明顯向台灣靠近當中,氣象局於隔天(28日)下午發佈陸上警報,可見肩負保護市民責任的地方首長,當下並未發揮該有的判斷力,反而抱持僥倖的心理,因此,林市長挨批似乎並不冤枉。
無獨有偶,南台灣也發生了「神蹟」,台南市民被水淹,市長則險遭口水溺斃。儘管接力從南邊入侵的海棠颱風,其威力僅達颱風最低標,屬迷你級,但因為北邊的尼莎颱風剛離開,整個台灣還處在低壓帶,使得海棠輕易地將南海旺盛水氣一股腦兒全帶上來,導致南台灣降下暴雨。嚴格說,賴市長似乎過於自信,料敵從寬,又未能仔細判讀氣象資訊,導致颱風假放得不乾不脆,徒增市民困擾。
或許有民眾會責怪氣象局針對颱風預報不夠精準,才會造成林、賴兩位市長判斷錯誤,殊不知颱風預報本就有其困難度,尤其颱風路徑及風雨強度牽涉複雜的主客觀因素,包括大尺度駛流場、高低層風場結構、渦度場、海陸交互作用、地形效應等各種變數,確實很難達到完全量化的程度,因此各國普遍採用侵襲機率圖做概略性的描述,本國氣象局另外還提供風雨預測表,俾利政府及民眾預做防颱措施。
2010年農曆新年前,筆者於服務單位無意中發現一本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恆春測候所沿革」,記錄測候所自成立以來發生過的重要大事,全書係由歷任所長依時間順序以毛筆或鋼筆繕寫,基於保存歷史文物的觀念,我花費五年時間,透過氣象局、國史館以及地方人士協助,共撰寫六萬餘字,將此沿革翻譯編寫成書,其中一段事蹟頗值得分享。
1945年9月,日本甫戰敗投降,當時地方上人心惶惶,恆春測候所內許多觀測儀器、設備以及若干廳舍都已毀於美軍空襲,但所長加藤平八郎並未因此消極怠惰,棄所屬業務於不顧,他帶領部屬利用有限的儀器及資源,以克難方式繼續實施觀測業務。
9月30日,強烈颱風(經查證颱風名稱為琴恩JEAN)從太平洋由東往西直撲恆春而來,節錄加藤所長當時的描述:早上5時,氣壓驟降,顯示有強烈颱風快速逼近,緊急向恆春街內發出警報;入夜後風速計常故障,加上無電燈,修理困難;因擔心廳舍危險,不得已把儀器挪到安全位置繼續作業,並要求所員離開至安全處所避難,只留所長一人觀測;辦公廳窗戶被颱風吹壞,無法立即修復,環境困難重重,直到翌日早上風勢才逐漸減弱。
從加藤的自述中,我們見證了一位日籍公務員高尚的情操,儘管他只是個等待遣返的戰敗國人民。當強烈颱風來襲時,加藤依然堅守崗位、不離不棄,按照作業程序向地方發出警報,提醒居民及早做防颱準備;尤其在颱風肆虐,廳舍隨時倒塌岌岌可危的環境下,為了顧及同仁安全,寧願選擇自個兒留下單獨作業。加藤不顧個人安危、克盡職責,足堪表率。
藉由加藤所長的真實故事,提供身居要津的父母官們一個啟示,應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千萬不可心存僥倖,輕忽大自然的不可預測性;另外,建議某些一味幫日本人歌功頌德而流於諂媚的台灣人,與其四處砍銅像頭或復建鳥居,還不如好好學習日本人勇於任事、甚至不畏死的敬業態度。
*作者為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