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解釋,台灣問題不是優先,等美國大選結果確定後再說。中國對於民主黨拜登的勝選有期待,認為拜登有助於美中對立情勢緩和,因此沒有必要在此時機轉變對台政策,所以先把兩岸緊張情勢拉升墊高籌碼,待新任美國總統處理美中與亞太區域問題時,可增加與美國議價的籌碼,那麼到時後中方反而退讓的少。
第四個解釋,北京明確定性台灣只能是中國的國內事務。對於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主張,以及對於台灣發展價值同盟實質深化友邦關係,採取敵對並排除在中華民國憲政基礎上兩岸和平對話的可能性。
不論是哪一種解釋,都反映出中國內部政治氛圍,也意味著中國方面忽視了台灣主流民意,也錯估了民主黨智囊和美國政界對於中國政策的態度。
例如,香港問題本來不會走到今日情勢,不但香港一個世代的反中情緒持續升高,外國也藉此大打香港牌擠兌中國領導人。結果要問責的時候,治港系統人事大換血。如果兩岸關係處理不好,美中關係也沒處理好,反而讓美國多打幾手台灣牌,那麼到時候中南海拿台辦開刀也不是不可能。
總結而言,蔡總統國慶演說後、美國總統選舉前,北京對內、對台、對美釋放政治訊號的意圖的更強,但加碼釋放軍事訊號的可能性則較低。
蔡英文政府已經宣稱並承諾務實且負責任地處理兩岸關係和維繫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政府宜繼續釋以善意,一次不夠那就多說幾次,沒有必要讓對岸鷹派找到介入煽動兩岸敵對的理由。
*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