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觀察國際體育賽會的人士表示,國際體育賽事多半會早早開賣,給予市場反應需求的時間,旅行社也好做套裝行程規劃,北市府於6月底才開賣世大運票,時間太晚了。他舉例,2016年里約奧運賽事票1年半前就開放;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10個月前開放;2020東京奧運也規劃至少半年前開放售票。體壇人士聽聞世大運已賣海外票數後分析,應是選手親友陪同來觀賽購買的。
行銷速度慢 國外旅客興致缺缺
探究國外旅客不願因為世大運來台的根本原因,恐怕是國外旅客興致缺缺。國內觀光協會成員王先生認為,北市行銷世大運的速度太慢,日本於2020年舉辦奧運,3年前的今天就已遍地行銷,相較而言,看不到台北市的行銷企圖,他也認為,政府除自己做行銷,也應結合相關產業一起做,「有好的活動,為了生意,旅行社一定會配合一起做」,但北市府前端的行銷工作沒有帶起熱度,後端很難收網,全民及國外旅客更難沉浸在氛圍中,連業者都沒有感受到世大運在台舉辦的優越感,眼看沒有生意,業者更不會有強烈的慾望想要參與,就呈現出今天的「沉寂」狀態。
他表示,有看到政府針對世大運有在做行銷,但他想問政府的是:「有沒有在做『別人也能幫上忙』的行銷?」、「怎麼誘因相關產業一起做?」他說,政府希望旅行業在前面打仗,「但政府給的資訊不夠,怎麼打仗?」他說,像是這次沒有留票給旅行社,業者手中沒有可以掌握的票,就不敢對外推出行程,像是推出看世大運,也利用剩餘時間參觀故宮等一系列旅遊套裝,或配合背包客,代定場館周邊旅宿等。不過,對此,世大運行銷部表示,與旅行社有「切票」,包括開閉幕及競賽門票。
旅行業者若有保留票 就有賣出壓力
「若政府能給業者一些保留票,就算價格高一點但有好條件,也沒有關係」,他陳述旅行業者所想,一旦政府願意放票給旅行業者,業者就會感受把票賣出去的壓力,壓力還會比政府更大,此時,旅行社就會動用更多資源幫助推展世大運,這就是「有壓力的行銷」,他認為北市府並沒有掌握,以致出現售票悽慘的情況。「靠國內旅客是創造不出額外收入的,唯有國外旅客入境,才會順道消費吃飯,住宿旅館等,也才會創造GDP」。
而若世大運僅止於國內民眾買票觀看,則經濟效果有限。哈佛大學博士、研究「運動經濟學」的學者辛伯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就曾指出,國內球迷花在看球的錢,本來就會花在其他休閒支出,反而會替代掉花在其他休閒的支出,因此,創造不出額外的經濟效果,甚至會削減在城市中的其他消費。
世大運:對戰組合出爐 民眾才會購票
對於至目前為止的售票成效不佳,民間市場反應不看好,世大運行銷傳播部媒體公關處長蕭君杰表示,賽事的「對戰組合」出爐後,海外親友團及民眾才會比較有興趣購票,因此,售票前期會比較辛苦,之後有精彩的開幕後,她認為,熱度會跟著上來,下週會有一波催票宣傳,希望大家買票進場為台灣選手加油。
國外售票比例低的問題,尤其東南亞國家購票數少,蕭表示,北市府持續有在做海外的觀光宣傳,主打台北觀光,希望合作的旅行社多多加強行銷宣傳,包括航空公司也有協助。她說,旅行公會有切票,包括開閉幕及競賽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