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城首揭虛擬廚房迎戰

2020-10-26 09:25

? 人氣

同時,鐘擺效應也開始了。他說,過去百貨是集客保證,但隨著商場林立再加上外送趨勢,將促使品牌往街邊店移動。「但瓦城這些年的經營是在商場,得思考新的營運策略和出路。」面對市場質疑,徐承義回應:「他們(百貨)希望創新,但也希望有我們這樣安心又帶來業績的品牌。」他說仍有許多百貨業找上門,也提出旗下有YABI、月月Thai等創新品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趟美國行打開想像:擁抱外送經濟,建虛擬廚房

即便如此,當外送趨勢崛起,實體店的經營越來越難,瓦城勢必也得重新布局。2018年,徐承義的一趟美國行,打開他的想像。

「我到舊金山參訪當地虛擬廚房,但我發現,那只是餐廳廚房的轉移,他們並沒有真正從生產或研發端去思考,而這些是我們的強項。」他說,外送打破市場遊戲規則,餐廳也得跟著變,而新形態的虛擬廚房其運作的成功關鍵是廚房管理。「我們可以複製任何東方菜色,進行連鎖化、規模化,我們對於東方菜色流程非常擅長。」

過去東方料理很難擴張,因為包含切工、調味、火候都會影響口味。瓦城建立SOP,涵蓋食材大小與重量、炒菜步驟等,更細分11級的廚師制,打破中菜只能靠著師傅手把手傳承的定律。

一切強調數字化管理的它,透過總部資訊系統控管門市出餐速度,必須在8分鐘上第一道菜,25分鐘內完成出菜。它在重點商圈的分店,翻桌率最高達近7次,是業界平均的2倍。

原本瓦城打算慢慢琢磨新的業態,研擬新的SOP,但疫情來襲打亂腳步,卻也成為練兵機會。它不僅數位轉型,更改裝既有廚房進行實驗,並且發現,台北市安和商圈上班族群多、消費金額也偏高,適合推外送餐盒。

3月,瓦城安和店的2樓用餐區便打造為「品牌虛擬店」,一整層改為廚房,可同步提供旗下3個品牌餐廳的外送服務。據9月統計,該店的外送外帶業績,即占其營收逾3成。

但,在同一個廚房做不同品牌菜色,有什麼眉角?

瓦城廚務協理蔡秉錚解釋,要兼顧不同品牌的外送訂單,得重新設計廚房流程。從接單起就要分流品牌,區分不同的工作站,專職人員負責炸、炒、備料等即時製作需求,最後依各品牌,設置專屬包裝區。

這過程的另一難關是:員工心理障礙。一名瓦城前高層解釋,過去在餐廳,員工能與客人互動,是很大的成就感來源,如今在廚房做餐盒,考驗員工接受度。

只是,正要打開新市場的它,怎麼也想不到,會爆發食安醜聞,狠狠跌了一跤。

「這原因是員工在報銷產品的位置放錯,臭豆腐本應該報廢,卻還在冰箱,不過這沒有供應給客戶,就是廚位規畫的疏失,」徐承義強調只是單一事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