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08課綱」配套的學習歷程檔案已上路1年,將於111學年度大學考試正式使用。對於至今種種相關亂象,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大學招聯會近期會研議公布指導原則,讓學生準備檔案時有更明確方向;此外教育部也會規劃課程學習成果交流平台,提供不同的呈現方式建議,讓其他老師在設計課程、學生呈現學習成果時,有可以學習、參考的對象。
108課綱上路已經超過1年,作為配套,教育部推出學習歷程檔案,內容包含修課記錄、課程學習成果(如書面報告、實作作品),以及多元表現(如自主學習計劃、社團活動、特殊表現等),讓學生每學期上傳至教育部平台,期盼減輕過去高三生準備備審資料的負擔,並將於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正式使用,不過上路迄今,卻也衍生各種問題。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受教育部高教司委託,自7月底到11月底於全台包含離島舉辦共50場審議會,邀集高中師生、家長共1164人及21所大學教授共172人,討論針對學習歷程檔案看法,並於今日發表結果。
林國明表示,每一場審議會中都有高中生提到,現有上傳容量文字2MB、影音檔5MB太小,應該增加上重容量,系統也不夠穩定;另外上傳時間卡到期末考,讓學生蠟燭兩頭燒,希望時間延後,教師也有時間作驗證。
林國明並提到,也聽到部分縣市教育局處,有設定KPI要求檔案上傳件數,因此發函學校要求,導致每科老師都被要求要做學習歷程檔案,以致於學生沒興趣的科目也要製作學習歷程檔案,他呼籲教育部約束地方不要強制要求。
林國明也就審議結果指出,有63.8%老師反應,沒因108課綱改變教學方式的原因,是因為教學負擔太重,而不少老師反應,負擔太重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員額不足,此外將課綱融入課程需要時間,也需要教師社群支援,當教學負擔大時實在不足以做這些,希望加教師員額跟研習課程。
城鄉差距仍是問題 林國明籲:校方、中央應協助提供設備
在城鄉、區域差距方面,林國明指出,也有教師認為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可能不具備表達、資訊能力,甚至部分學生家裡可能沒有電腦;若要上傳學習歷程檔案,學校要提供設備,呼籲教育部盤點各校是否有設備不足之處。
對此,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容量、系統穩定性部分會盡快給予協助,並會盡快架設中央客服專線,也將研議檔案上傳期限為學期結束後約2周時間,不要集中在期末;對於學生資訊基礎能力的協助也會強化。
過去高中教師員約為每班配2.25人,而在少子化下教育部進行員額控管,凍結全國約1400人員額。彭富源說明,這部分員額行政院已在10月核定解凍,會受理各校提出申請來逐年增補。
「不必衝數量!」高教司:外界對大學看待備審資料有誤解
高教司長朱俊彰則強調,111學年個人申請規則跟現行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唯一改變是增加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可以挑選資料作為備審資料使用,過去學生常在考完學測後才開始做備審資料,導致資料常無法蒐集完整,因此才希望透過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完整備審資料,他強調,學生如果想用現有的PDF方式上傳備審資料也可以。
對於部分教育局處競相要求KPI,朱俊彰也喊話,「大學不會看到所有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只會看到學生最後選出來的檔案」,所以不用放太多與申請科系不相關、只是要衝數量的檔案,此外補習班或老師過度協助的學習歷程檔案,到面試時,教授一問學生也可能就答不出來。
朱俊彰提到,外界對於大學如何看待備審資料有些誤解,大學招聯會近期會研議公布指導原則,讓大家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時有更明確方向,此外教育部也會規劃課程學習成果交流平台,並提供不同的呈現方式建議,讓其他老師在設計課程、學生呈現學習成果時,有可以學習、參考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