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漫長而痛苦的日子裡,讀書與臉書發文成了唯一的救贖:《顯示更多》選摘(1)

2020-11-27 05:10

? 人氣

因為這是一本書,你不會在旁邊看到廣告欄位令你分心、你不會因為一時讀不完他的頁面就隨機跳掉了導致你再也找不到你上次讀到哪裡。你看不到fancy的彩色圖像資訊、只有單純而連貫的白紙黑字、讓我可以專注地對你說話……而且,無論如何,你永遠不用擔心它會沒電(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重要的是,書這個媒介,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意義深遠的知識載體。在我心智仍然處於蒙昧混沌的時期,書與其象徵,因此有了一份更神聖的意義。假如我的內心有一座知識寶庫的聖殿,它一定會是一座圖書館,而不是放了許多主機與server的機房。

這本書記錄了我這十年來,從第一次在臉書發文起,一直到現在所發過的數百甚至上千篇文中精選的幾十篇文章。當然,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都很長(笑)。不過,既然是以書的形式展開,我期望你能心無旁騖、耐心地讀。

如同前面曾經敘寫的,這些選文陪伴了我走過了十年的時光,記錄了我生命中最徬徨無措的時刻,訴說了我遭逢生命低谷時刻的心情,也有許多我試著追溯生命與記憶的源頭,試圖去跟成長時期的種種不快與之和解的過程。所以,按照著我在不同的時期,懷抱著不同心情所寫下的文章,我也試著用類似的主題來為本書收錄的不同文章加以分類,讓閱讀經驗可以變得更加有序而連貫。

失業 低潮 憂鬱 焦慮(StockSnap@pixabay)
本書為作者臉書文章的精選,作者說明這些選文記錄他遭逢生命低谷的心情。(示意圖/StockSnap@pixabay)

在本書的〈輯一:我親愛的偏執狂〉當中,我追溯了我的個人生命史,包括了從童年時期到少年時期的迷惘與羞怯,還有到了中年時期遭遇人生困境的低迴與反省,這些回憶都是我的人生路上閃閃發亮的珍寶。

〈輯二:人生的第一份功課〉談的主題是父母:包括我自己的父母,還有我所思考的,父母做為一份親職、一種身分,究竟是什麼樣的組成?它關係著我們每個人人格生成時期的關鍵,也是我的個人記憶追溯的起源。

 〈輯三:帶著博士去流浪〉則完整記錄了我從博士班時期開始當大學工作坊講師,一直到成了一個真正的老師的想法;當然,也有一些是我在思考,大學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而當一個大學老師的意義又是什麼。

除了這些比較嚴肅的主題以外,〈輯四:我一點也不想去火星〉用比較輕鬆的角度,記錄了我在工作與讀書以外,在生活中的一些所見所聞與反思,也像是日常生活的隨筆。

而在最後,〈輯五:愛是唯一的魔法〉則是收錄了幾篇在這十年當中我們的台灣社會遭逢幾件重大的時事時,我試圖想要去跟這個社會裡我看不見的人們溝通想法、傳達意念的文章;這些文章也間接描繪了一個我理想中的社會,或者當我們意圖建構一個正常的國家,我希望它所呈現的樣貌。

這些選文與分類,或許未盡完備,當然也有頗多遺珠,但我還是誠懇地希望,你在讀到這本書時,能夠感受到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與期望,而當然最重點是,在你的精神世界裡,你感受到了什麼樣的迴音與反響。我也期望你與我分享。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我火力全開話匣子繼續絮絮叨叨之下,這篇本應做為序文的文章,沒有意外地又成為一篇長文(啊哈!正如我的一貫風格)。不過讓我最高興的是,你將不會在臉書頁面裡看到它,你只能,在這本書的紙本上、書頁中看到它。所以,這次你沒有「……顯示更多」的連結可以按了(笑)。不用按「……顯示更多」就可以看李律的長文,相信你應該也是人生頭一遭吧!對嗎?

*作者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萬年政大人。2010年以李律之名註冊臉書後,因時常發表世紀長文而累積眾多粉絲。身分有流浪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廣播主持人等等。本文選自作者新作《顯示更多》(時報出版)

《顯示更多》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