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拜登的民主黨在參議院是少數,總統與參議院不同黨,我認為是很好的組合,因為總統具有外交主導權與貿易談判權,他對全世界各國的態度會比川普緩和;總統會被國會牽制,加稅不見得通會過,財政刺激寬鬆與金融監管少,施政方向會有利投資人。
再來看國際美元的走勢,美元持續穩中帶跌,尤其是台灣、日本與中國影響較大。美國受疫情衝擊較大,導致美國實施寬鬆政策,雙赤字擴大,這對美元不利。
美元不再是避險貨幣?比特幣應聲大漲
就過去的經驗來看,在景氣復甦時,美元會呈現偏弱,不像柯林頓(Bill Clinton)時代是採強勢美元政策,讓國際美元回流,購買美元資產、刺激國內消費,及建立國際美元霸權,但小布希(George W. Bush)之後,就不再提強勢美元。
我認為,國際美元在中長期會持續偏弱,對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外匯出口的國家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美國10年公債,在疫情最激烈時刻,曾經跌至0.5%多,現在反彈0.9%,未來應該會爬升至1%以上,不過,美元寬鬆,10年期公債的利率會比較難攀升。
近幾年,黑天鵝亂竄,貨幣不確定性和高波動性會成為常態。從近期金融走勢看,美元下跌時,歐元升值7%,日幣升值5%,其他約升值4%,卻對股市影響最大,以標普(S&P)指數來看,波動率達60%。
綜合以上,美元不再是避險貨幣,歐元、日幣與人民幣都有呈現分散避險的狀況,連比特幣都大漲,達1萬8000美元,導致近期新台幣也呈現強勢升值的狀況。
美中對抗又逢疫情 全球供應鏈恐大幅改變
從經濟變化來看,1960年代開始,美國GDP佔全球40%,中國約佔4%;1980年代,日本國力大增,GDP大幅成長,產生資產泡沫,到90年代,日本採取升息的錯誤財政政策,導致日本經濟衰退30年,此時,美國經濟已下降至20%,中國還在4%左右,但2000年中國加入WTO後,國力增強,至今2020年,中國GDP已佔19%,一般預測,中國GDP到2025年會超過美國,這個趨勢應該是個共識。
美國現在的戰略是要讓中國成長速度變慢,即使總統換人做之後,美中對抗戰略不會扭轉,但戰術會改變。
未來世界的新常態是低利率、低成長與去全球化的時代。後疫情與美國新政府時代,全球供應鏈會大幅改變。以前中國是世界工廠,現在世界就是工廠,紅色供應鏈與非紅色供應鏈的區隔會越來越明顯,未來也會以生產基地就在旁邊的短鏈方式呈現。
做一個小結論,低利率環境,金融市場波動會更大,投資人會追求更高的資本利得,會在驅動更大的金融市場;貨幣政策會被金融市場表現綁架,很多政府不敢升息,擔心資產泡沫,因此各國互相綁架的行為。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