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產品、生產皆異類,且營收近7成只靠Adidas…最大客戶疫情重傷,冠星如何竄升紡織獲利王?

2020-11-28 08:50

? 人氣

又例如,當品牌開始數位化,要求記錄生產數據,小廠配合度低,他就直接派員工進駐,每天守在廠裡蒐集數據做示範組,有了初步成果再開始教學,「就是土法煉鋼啊,一步步培養起信任關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洪享民透露,直到今日,冠星仍有3分之1人力固定派駐在各家衛星廠內,協助監督品質和解決問題。全公司約只有1%員工是台灣人,主管皆以陸籍為主,而林錦茂也把一口廣東話練到與當地人完全無二,「徹底接地氣,應該是我們和其他台商最大的不同。」(延伸閱讀:momo雙11進帳30億,電商大廝殺為何它勝出?

柬埔寨設廠建自有產線  抓緊中國、北美市場都不放

接地氣的人脈網,讓冠星除了阿迪達斯、PUMA等客戶,更在2005年打進李寧,進入中國品牌供應鏈。然而,林錦茂卻在2011年做了另一個大膽決定:赴柬埔寨設廠,形同正式建立自有產線。

林錦茂指出,幾個趨勢促使他必須盡早行動。1,是前一年的人大會議,已經將工資上漲列為目標;2,是中美貿易戰已出現伏筆,外銷產品變少;最關鍵的是,歐美運動品牌開始要求「降低生產風險」,不能只有一個生產基地,而柬埔寨有上千家成衣廠,卻沒有一家有規模的布料廠,「我們正好站住那個位子!」他說。

柬埔寨廠誕生,讓冠星走向特殊的雙軌制:中國衛星廠做內銷產品,專攻李寧、安踏、特步等中國運動品牌,未來也可挑戰他們所買下的FILA、K-Swiss等;柬埔寨自製廠則做外銷產品,專攻阿迪達斯、PUMA、Nike等歐美運動品牌。

一名外資分析師指出,當多數台廠都選擇轉進東南亞,以外銷北美市場為主,冠星幾乎是唯一同時抓緊中國內銷與外銷的大廠。兩個生產基地不僅可彈性調配產能,且歐美疫情在今年4、5月到達高峰時,中國提早復甦,「這是他們(疫情後)迅速反彈的第一個原因!」

迅速反彈的第二個原因,是柬埔寨廠的產能比重增加,由去年的35%提升至45%。

「自製廠是操之在己,你的染缸織機、生產流程都可以慢慢調整,損耗率就少,」洪享民指出,自製廠的獲利比外包高出9%到10%。疫情促使他們將衛星小廠由20幾家縮減至15家,預計明年自製比重就可達5成。

第三個原因在於客戶結構。事實上,這也是冠星在投資人心中評價兩極的關鍵——相較於嚴守「每個客戶占比最多10%」的儒鴻、最大客戶GAP占比約25%的聚陽,冠星的最大客戶阿迪達斯卻占其營收超過66%。

林錦茂坦言,這是貿易起家所導致的結果。冠星初期沒有自製廠,運動品牌的開發又都在同個時間,想多拓展幾個客戶,「我根本就做不來!但我也會從另個角度去思考:選擇好的客戶跟分散風險,哪一個比較重要?深度經營一個好客人20幾年,跟你到處接新的單,哪一個在危機時比較穩?」(延伸閱讀:「搶賺快錢,我們自食惡果!」士林夜市慘痛告白…年收百億商圈,成疫情下最大苦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