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體上評價當時的美中關係時,歐巴馬認為在較為穩定的表象下隱藏著醞釀已久的緊張氣氛和不信任,「不僅是關於貿易或者間諜,還圍繞著一個基礎的問題,那就是中國的重新崛起對國際秩序和美國在世界上的位置來說意味著什麼。」
在歐巴馬卸任後的四年裡,美中關係的緊張程度不斷攀升,對抗明顯加劇,從貿易到人權、從台海到南海,從朝核危機再到感染全球的新冠疫情,美中關係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下一屆政府在外交上的主軸之一。許多觀察和分析人士都認為,拜登會延續目前的對華強硬政策。
在拜登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領導人上,歐巴馬的這部回憶錄向讀者透露出一些信息。
「他們並不總是相互同意,」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資深編輯、政治記者羅恩・艾爾文(Ron Elving)告訴美國之音,「拜登經常扮演著警示者的角色,他經常說:你知道嗎,那可能不是個好主意。」
書評人羅扎達也這麼認為:「他(歐巴馬)認為拜登在必要時有立刻接任總統職責的品質。他也提到當他受到軍隊領袖們的壓力時,比如增加在海外的駐軍規模,拜登總是提醒他不要屈服於這些壓力。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這暗示說拜登在增派軍隊方面是一個持懷疑態度的人,接下來當他開始執政後又會怎麼做將很有意思。」
《應許之地》僅僅是歐巴馬回憶錄的第一卷,他角逐連任到第二任期屆滿的2017年1月之間發生的事件並沒有被包含在內,而這給該書與當下的相關性打上了問號。
「我不認為如果這本書在大選之前出版,早出版6個月,或者遲出版6個月,會有什麼不同,」 羅扎達說道。
不過艾爾文不這麼認為。
「這本書與時下有相關性,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上一次民主黨既控制了總統一職,又同時控制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時候,他們是如何運轉的,「 他說。從2009到2011年,民主黨同時佔據了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多數席位,歐巴馬得以順利通過經濟振興計劃和醫保法案。而在明年一月聯邦參議員選舉全部結束後,民主黨有一定可能性再次成為絕對多數黨。1月初在佐治亞州舉行的第二輪選舉將決定代表該州的兩個聯邦參議員席位,並最終決定參議院多數黨的歸宿。
在對歐巴馬選擇的寫作角度上,兩人的評價也不一致。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歐巴馬寫道,他希望通過這部回憶錄,讓讀者感受到總統這份工作在現實中做起來是什麼樣的。於是,全書的大量篇幅被用在了對政策的討論和提供相關的背景信息上。
艾爾文表示他喜歡這樣的寫作角度。他認為,雖然歐巴馬已經在公共視野中活躍了多年,但這本書還是讓他了解到了不少他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特別是歐巴馬在做出某些決策前的心理活動。